新乙型肝炎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疫苗,注射时多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1/3处、后侧部2/3处。一般情况下,首次接种乙肝疫苗时,需要在第0、1、6个月进行接种,然后分别在第0、1、6个月进行接种。
1、首次接种: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接种乙肝疫苗,如果新生儿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接种,则需要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完成接种。如果因某些特殊原因未能及时接种,则可在出生后的1个月和6个月完成接种;
2、接种后:新生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能会出现接种部位红肿、发痒等情况,此为正常现象,一般无需进行特殊处理,2-3天即可自行消失。部分新生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此时多为正常现象,建议及时咨询医生,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在2-3天后可自行消失。对于发热症状较严重的新生儿,可以采取温水擦浴的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可应用布洛芬等退热药物;
3、注意事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要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如果没有出现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则可自行离开。同时新生儿在24小时内应避免洗澡,以免发生感染;
4、其他: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前,需要注意进行肝功能检查,如果存在肝功能异常,则应延迟接种。对于注射过乙肝疫苗的产妇,在接种前也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如果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