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贫血可能与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消化系统病变或内分泌失调等重大疾病相关。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功能障碍疾病会直接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急性白血病因异常细胞侵占骨髓空间也会引发贫血。需通过骨髓穿刺确诊,治疗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慢性失血是贫血常见原因,淋巴瘤和骨髓瘤则会干扰造血功能。PET-CT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可辅助诊断,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如胃大部切除术、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或放化疗。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的慢性消耗、HIV病毒破坏造血微环境均可导致贫血。结核菌素试验和病毒载量检测能明确病因,需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或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替诺福韦+拉米夫定。
胃溃疡出血、克罗恩病造成的铁吸收障碍会诱发缺铁性贫血。胃镜检查可发现病灶,治疗需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内镜下止血或手术修补如溃疡穿孔缝合术,同时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甲状腺功能减退会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肾功能衰竭导致促红素分泌不足。需检测TSH和肌酐值,甲减患者补充左甲状腺素,肾性贫血需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素如益比奥。
贫血患者日常需增加牛肉、动物肝脏等血红素铁摄入,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避免浓茶影响铁质利用。适度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但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应绝对卧床。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出现头晕心悸加重需立即急诊输血治疗。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