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男性健康 > 前列腺疾病 > 正文

前列腺炎是怎样分类的

发布时间: 2023-11-14 08:5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一般统计约占泌尿科门诊疾病的25%~30%,它可全无症状,也可以症状明显,迁延不愈,甚至可以引起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泌尿生殖系感染,可分为以下几类:

非特异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又可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直肠及会阴部痛,多有恶冷发热等,属于中医“热淋”范畴。慢性前列腺炎是前列腺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少腹、会阴、睾丸部有不适感,尿道口滴白等,中医属“精浊”范畴,常见于青壮年男性。

特发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上具有前列腺疼痛、排尿异常、尿道口有前列腺液溢出等症状,前列腺液白细胞可增多,但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临床上主要表现尿频、尿痛,尿道灼热,下腰部或会阴部疼痛等症状,但病情发展快,有前列腺溢浊增多、急性尿潴留等伴随症状,是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后产生的溶解度差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种异物反应或过敏反应,故分变态性和非变态性两类。

前列腺痛和前列腺充血:临床上具有持久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和前列腺部不适,或真性前列腺痛等症状,前列腺液中无脓细胞,也无明显感染病理改变,属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一种。

特异性前列腺炎:包括淋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前列腺炎。

其它原因引起的前列腺炎:如病毒感染、支原菌属感染、衣原菌属感染等引起的前列腺炎。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简述前列腺炎的分类
简述前列腺炎的分类
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病,患者可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常见的如尿频、尿急、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小腹疼痛等。临床上前列腺炎可分为四类,包括无菌性前列腺炎、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组织性前列腺炎。1、无菌性前列腺炎:又称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详细]
2023-11-16 10:02
前列腺炎的分类及症状
前列腺炎的分类及症状
前列腺炎前列腺炎的表现主要为尿频、尿痛,尿不尽感,疼痛常放射至阴茎头及会阴部。便后或尿后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排出,常有睾丸、精索、会阴、腰骶部疼痛,性功能障碍、早泄、勃起功能障碍及神经衰弱症状等。一、急性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一般起病较...[详细]
2023-12-09 15:53
前列腺炎的分类及症状表现
前列腺炎的分类及症状表现
前列腺炎分为两种,即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下面分别先容一下它们各自的症状有哪些。急性前列腺炎:全身症状:乏力、虚弱、厌食、恶心、呕吐、高热、冷战、虚脱或败血症表现。忽然发病时全身症状可掩盖局部症状。局部症状:会阴或耻骨上区重压感...[详细]
2023-12-26 11:10
包茎有哪些分类
包茎有哪些分类
作为男性,对自己的生殖系统的健康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爱护自己的生殖器官,尤其是阴茎更是最为主要的生殖器官之一,所以需要特别关爱。比如一些包皮包茎常识男性需要进行掌握,下面介绍一下包茎的分类有哪些。1、半包型。半包型是指包皮将阴茎半包住...[详细]
2023-11-13 09:34
贫血的分类有哪些
贫血的分类有哪些
贫血主要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类型。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导致机体组织供氧不足的病理状态。1、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由铁摄入不足、吸...[详细]
2025-08-08 05:37
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程度分类
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程度分类
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由于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导致前列腺发生急性炎症反应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一般将细菌性前列腺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程度。1、轻度:轻度的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但症状...[详细]
2023-11-15 11:01
肾脏囊肿如何分类
肾脏囊肿如何分类
肾脏囊肿是肾实质内或肾盂旁的囊性病变,可分为单纯性肾囊肿、复杂性肾囊肿、多房性肾囊肿、囊性肾癌等。不同类型的肾脏囊肿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1.每个肾脏上都有一个或多个囊肿,称为单纯性肾囊肿。这种囊肿通常是单个的,大小通常在3-5...[详细]
2023-11-15 14:16
痔疮的分类及治疗
痔疮的分类及治疗
痔疮的发生没有特定性,久坐、久站的人特别容易的痔疮。得了痔疮肯定要找治疗方法。那痔疮怎么治疗呢?对患者来说,先要了解痔疮的分类,才能找到痔疮的最佳治疗方法。痔是一个古老的病名,中医认为“凡肛门内外生有小肉突起,都称之为痔”。痔的传统说...[详细]
2024-02-24 13:48
贫血的检查以及分类
贫血的检查以及分类
如何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贫血症,可以从贫血的症状进行判断,但是还有其他类疾病的症状跟贫血的症状很相似,因此建议患者最好进行贫血检查,避免错把贫血当做其他疾病治疗。那贫血如何检查诊断呢?一起来了解看看。诊断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1、病史:如患者...[详细]
2023-11-15 07:19
膀胱结石的分类 膀胱结石是如何分类的
膀胱结石的分类 膀胱结石是如何分类的
膀胱结石的分类,通常可分为原发性膀胱结石和继发性膀胱结石。其中原发性膀胱结石是指在人体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膀胱结石;而继发性膀胱结石则是指从其他部位脱落或进入膀胱后形成的结石。一、原发性膀胱结石1.尿液滞留性结石:这类结石是由于尿液中的晶...[详细]
2023-11-16 12:38
坐着感觉腰部两侧酸胀
坐着感觉腰部两侧酸胀
坐着感觉腰部两侧酸胀可能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泌尿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酸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避免久坐,适当活动腰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检查。腰肌劳损是常见诱因,长时间保持坐姿导致腰部肌肉紧张缺血,乳酸堆...[详细]
2025-11-27 10:03
坐一会腰两侧酸痛
坐一会腰两侧酸痛
坐一会腰两侧酸痛可能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泌尿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部酸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腰肌劳损是久坐后腰两侧酸痛的常见原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会导致腰部肌肉持续紧张,局部血液...[详细]
2025-11-27 09:25
坐久了腰两侧酸痛
坐久了腰两侧酸痛
久坐后腰两侧酸痛可能与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或泌尿系统疾病有关。常见原因主要有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变、肾结石、盆腔炎、强直性脊柱炎等。1、腰肌劳损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导致腰部肌肉持续紧张,局部乳酸堆积引发酸痛。表现为腰部两侧钝痛,活动后减...[详细]
2025-11-27 08:47
坐久了腰两侧不舒服
坐久了腰两侧不舒服
久坐后腰两侧不适可能与肌肉疲劳、腰椎压力增大或潜在疾病有关。常见原因包括腰肌劳损、腰椎间盘退变、泌尿系统疾病等,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腰肌劳损是久坐人群的典型问题,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会导致腰部肌肉持续紧张,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乳酸堆积引发...[详细]
2025-11-27 08:09
坐久了腰两边疼怎么办
坐久了腰两边疼怎么办
久坐后腰部两侧疼痛可通过调整坐姿、热敷按摩、适度运动、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腰部疼痛通常由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肌筋膜炎、泌尿系统疾病或妇科问题等因素引起。1、调整坐姿保持腰椎自然生理曲度是预防疼痛的关键。建议选择有腰部支...[详细]
2025-11-27 07:31
坐久了腰两边酸胀
坐久了腰两边酸胀
久坐后腰两侧酸胀通常与肌肉疲劳或姿势不良有关,少数情况下可能由腰椎疾病引发。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诱因,日常需加强核心肌群锻炼并调整坐姿。长时间保持固定坐姿会导致腰背部肌肉持续紧张,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引发乳酸堆积。办公族、司机等职...[详细]
2025-11-27 06:53
坐久了腰部酸胀不舒服
坐久了腰部酸胀不舒服
久坐后腰部酸胀不适多与肌肉劳损或腰椎压力增加有关,可通过调整姿势、适度活动等方式缓解。长期久坐可能诱发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久坐时腰椎持续承受压力,局部血液循环减慢,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易产生乳酸堆积。建议每3...[详细]
2025-11-27 06:15
坐久了小肚子胀气怎么回事
坐久了小肚子胀气可能与胃肠蠕动减慢、饮食不当、肠道菌群失调、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坐姿、热敷腹部、补充益生菌、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心理调节等方式缓解。1、胃肠蠕动减慢久坐会导致腹腔压力增高,抑制胃肠正常蠕动。建议每...[详细]
2025-11-27 05:37
作息和饮食不规律后果
作息和饮食不规律后果
作息和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长期可能诱发慢性疾病。作息紊乱会干扰人体生物钟,影响褪黑素和皮质醇的正常分泌,容易出现失眠、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长期熬夜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导致皮肤暗沉...[详细]
2025-11-27 05:00
左右胸不对称怎么调整
左右胸不对称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穿戴合适内衣、针对性锻炼、物理治疗或手术矫正等方式改善。多数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少数可能与乳腺疾病、脊柱侧弯等因素有关。1、调整生活习惯避免长期单侧睡姿或单侧背包,减少对胸部的不对称压迫。哺乳期女性需...[详细]
2025-11-26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