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养生保健 > 亚健康 > 正文

生活中常喝奶茶小心喝出癌症来

发布时间: 2024-01-04 11:5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人都觉得喝白开水太没味道了,因此无论是休闲还是夏季口渴了都会喝奶茶,殊不知,奶茶虽然香甜,但是常喝奶茶对健康却不利,严重的还可能喝出癌症来。

大多数奶茶店所售奶茶都是用奶精和甜蜜素加色素勾兑而成,长期饮用,可增加患癌症、肿瘤、哮喘等疾病的几率,时下开始流行的果味奶茶也大同小异。

一般奶茶:大多用奶精与鲜奶根本不搭边,奶精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更香浓,原因就是奶精中含有一种名为植脂末的化学物质。而这种物质中含有铅、铜等有害物质,长期摄入,可增加患癌症、冠心病、肿瘤、哮喘等疾病的几率,幼儿智力会受影响。

珍珠奶茶中珍珠的主要成分就是木薯淀粉,但它弹性不好,为了增加弹性,应该是添加小麦蛋白,但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就添加高分子材料,这样嚼劲就有了,但塑料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长期使用的后果您想会是什么?

奶茶的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秘密是“甜蜜素”——奶茶甜味的来源。甜蜜素代替蔗糖,糖精大都添加了芒硝和氯化镁,这都是工业用的,人能吃吗?正常的甜味应该来自蔗糖,但奶茶中的甜味却是来自甜蜜素,即糖精。

这两年水果奶茶成为一种新的流行品种,如木瓜、西瓜、草莓奶茶等,水果奶茶为了增加水果的质感,不少奶茶店往里面加果肉,果肉五颜六色,“果肉很多都是经加工而成的产品,全部添加了色素等成分。除了白色果脯外,其他颜色的果脯都是添加色素形成的,比如日落黄、胭脂红等,日落黄是一种人工色素,如果超标使用就隐含致癌症的可能;另外,一杯不超标,如果频繁饮用,累计超标同样会增加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经常喝奶茶会得糖尿病吗
经常喝奶茶会得糖尿病吗
经常喝奶茶是否会得糖尿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只是偶尔一次大量饮用奶茶,一般不会导致血糖升高,也不会引起糖尿病。但如果长期过量摄入奶茶,则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一、不会得糖尿病1.偶尔一次:少量或一次性地喝奶茶,并且平时不常...[详细]
2023-11-13 13:51
性生活后出现这些状况,你要小心了
性生活后出现这些状况,你要小心了
为爱鼓掌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美妙的事,但实际上,有很多人在为爱鼓掌后都会出现一些痛苦的现象或症状,说不定您也遇到过?一起来看看吧~01、完事就想哭?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少见,十有八九是。在双方愿意的情况下为爱鼓掌后,感到焦虑、不安、悲伤,一...[详细]
2023-12-12 12:04
小心婚姻中的定时炸弹
小心婚姻中的定时炸弹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看待许多事情我们都得与时俱进,否则,一步落后便会步步落后,轻则交学费,重则就要挨打。对待婚姻也是如此,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婚姻从一开始,便注定是要以失败告终,或者是要比别人多经历点坎坷的。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从婚姻一开...[详细]
2024-02-06 07:42
生活中什么对身体有害
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隐患主要包括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睡眠不足、心理压力过大以及环境污染物接触。这些因素可能引发肥胖、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1、不良饮食:高糖高脂饮食会诱发胰岛素抵抗和脂肪堆积,增加糖尿病风险。腌制食品中的亚...[详细]
2025-06-01 08:53
生活中伤肾的食物有哪些?
生活中伤肾的食物有哪些?
补肾壮阳是男人一直在做的事情,但是因为了解不够,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吃下了很多伤肾的食物,导致肾脏受到了伤害却不知。今天健康营养小编要为大家详细介绍生活中吃什么伤肾,想了解的朋友就来看看!中医认为豆腐等豆制品大多性偏寒凉,胃寒体弱、脾肾亏...[详细]
2024-05-26 16:54
教您如何对付生活中的疼痛
教您如何对付生活中的疼痛
生活中难免一些小疼痛,头痛、腰背疼痛等等,有的与疾病有关,有的与生活习惯有关,只要找到疼痛原因就可以对症治疗。一起来看看这些疼痛应该如何止痛呢。头痛开关——揪揉眉间。无论您是感冒还是心烦,头疼总是如影随形。在您紧锁眉头时,不妨轻轻舒展...[详细]
2024-05-16 13:02
生活中不能吃的食物
生活中不能吃的食物
生活中应避免食用的食物主要有未煮熟肉类、霉变食品、高汞鱼类、生鲜乳制品、含剧毒野生植物五类。这些食物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毒素或重金属,长期摄入会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1、未煮熟肉类:未彻底加热的禽畜肉可能携带沙门氏菌、弓形虫等病原体。食...[详细]
2025-06-19 06:43
生活中女人不能缺的东西
女性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东西包括健康管理、情感支持、营养均衡、自我成长和适当的休息。1、健康管理:女性健康管理涵盖妇科检查、乳腺筛查和心理健康评估。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能够早期发现宫颈癌、卵巢囊肿等疾病,乳腺筛查有助于发现乳腺癌,心理健康评估...[详细]
2025-05-04 10:00
生活中不能一起吃的食物
生活中不能一起吃的食物
食物相克现象多由成分冲突引起,常见组合包括海鲜与维生素C、豆浆与鸡蛋、菠菜与豆腐。1、海鲜与维生素C:甲壳类海鲜含有五价砷化合物,与大量维生素C同食可能转化为有毒的三价砷。实际中毒需极大量摄入,日常饮食风险较低。建议间隔2小时食用,避...[详细]
2025-05-16 13:07
性生活安全期避孕要特别小心
性生活安全期避孕要特别小心
性生活时男女之间的一种生理需要,每一个成年的男女都有属于自己的性需求,特别是那些夫妻们,他们一般每个星期都有那么几次性生活,这样不仅能增强夫妻间的感情,还能让双方都享受到性爱那种令人销魂的高潮时刻,但是很多夫妻不注意避孕,或者很冒险的...[详细]
2023-11-13 15:05
小肚子坠胀是什么回事
小肚子坠胀可能由盆腔炎、肠易激综合征、尿路感染、卵巢囊肿、经前期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热敷、调整饮食、适量运动、心理调节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1、盆腔炎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疾病,可能与细菌感染、性生活...[详细]
2025-09-17 17:00
小肚子坠胀是什么病
小肚子坠胀可能与盆腔炎、膀胱炎、肠易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疾病有关。该症状通常由炎症、感染、激素失调或器官病变引起,表现为下腹压迫感、隐痛或胀痛,可能伴随排尿异常、月经紊乱等。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病因,避免延误治疗。1、盆腔...[详细]
2025-09-17 16:22
小肚子坠胀感是怎么回事
小肚子坠胀感可能由盆腔炎、肠易激综合征、尿路感染、卵巢囊肿、经前期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调整饮食、心理疏导、手术切除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1、盆腔炎盆腔炎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导致,常见症状为下腹...[详细]
2025-09-17 15:44
小肚子坠胀感是什么原因
小肚子坠胀感可能与盆腔炎、肠易激综合征、泌尿系统感染、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素有关。该症状通常由炎症、器官功能紊乱或结构异常引起,表现为下腹压迫感或隐痛,可能伴随排尿异常、排便习惯改变等。1、盆腔炎盆腔炎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导致,常...[详细]
2025-09-17 15:06
小肚子坠胀的厉害怎么办
小肚子坠胀厉害可通过热敷、调整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小肚子坠胀通常由胃肠功能紊乱、盆腔炎症、泌尿系统感染、便秘、妇科疾病等原因引起。1、热敷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下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摄氏度,每次15-2...[详细]
2025-09-17 14:28
小肚子坠胀的解决方法
小肚子坠胀可通过热敷按摩、调整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心理调节等方式缓解。小肚子坠胀可能与胃肠功能紊乱、盆腔炎症、泌尿系统疾病、激素水平波动、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1、热敷按摩用温热毛巾敷于下腹部10-15分钟,配合顺时针轻柔按摩,有...[详细]
2025-09-17 13:50
小肚子坠涨是什么原因
小肚子坠胀可能由盆腔炎、肠易激综合征、膀胱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原因引起。小肚子坠胀通常表现为下腹压迫感或隐痛,可能伴随排尿异常、月经紊乱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1、盆腔炎盆腔炎多与细菌上行感染有关,常见于性生活活跃期女...[详细]
2025-09-17 13:12
小肚子肿了怎么办
小肚子肿了可通过热敷、调整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小肚子肿胀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腹壁疝等原因引起。1、热敷用温热毛巾敷于肿胀部位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轻度水肿。温...[详细]
2025-09-17 12:34
小肚子肿大是什么原因
小肚子肿大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胀气、盆腔炎症、子宫肌瘤、腹水等原因有关。该症状通常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需结合伴随症状综合判断。1、饮食不当短时间内摄入过量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可能导致肠道气体堆积引发腹胀。暴饮暴食或进...[详细]
2025-09-17 11:56
小肚子肿大是什么病
小肚子肿大可能与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腹水、肠梗阻等疾病有关。小肚子肿大通常表现为下腹部膨隆,可能伴随疼痛、排尿异常、月经紊乱等症状,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诊断。1、盆腔炎盆腔炎是女性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引起。患者除...[详细]
2025-09-17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