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典型症状、影像学检查、腹腔镜探查等方式综合判断,常见诊断依据包括痛经进行性加重、盆腔包块、不孕、性交疼痛、CA125轻度升高。
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典型表现,疼痛多始于月经前1-2天,持续至经期结束。非经期可能出现盆腔慢性钝痛,性交时深部撞击痛,部分患者伴随排便疼痛或排尿不适。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需警惕,约30%-50%患者合并不孕。
双合诊可触及子宫后倾固定,骶韧带增粗伴有触痛结节,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附件区可扪及活动度差的囊性包块。三合诊对发现直肠阴道隔病灶更敏感,但急性炎症期禁止检查避免病灶破裂。
经阴道超声对卵巢巧克力囊肿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典型表现为囊壁厚、内见密集点状回声。MRI能清晰显示深部浸润型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CA125检测值常轻度升高但无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腹腔镜下可见盆腔紫蓝色结节、红色火焰样病灶或卵巢巧克力囊肿,术中可同时进行病灶切除或电凝治疗。病理检查发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是金标准,但腹膜表浅病灶可能仅见含铁血黄素沉积。
需与盆腔炎性包块、卵巢恶性肿瘤、子宫腺肌病等区分。恶性肿瘤CA125值常显著升高且增长迅速,盆腔炎多有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病史,子宫腺肌病超声显示子宫均匀增大伴肌层蜂窝样改变。
日常需避免经期剧烈运动减少经血逆流风险,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摄入减轻炎症反应,规律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疼痛发作时热敷下腹部或尝试瑜伽婴儿式体位缓解,长期管理需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病灶变化,药物治疗无效或囊肿直径>4cm建议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