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睾丸发育问题应挂儿科或泌尿外科,具体选择需结合年龄和症状,涉及内分泌检查、影像学评估、激素治疗、手术矫正、生活方式调整五个方面。
12岁以下建议优先就诊儿科,医生会初步评估睾丸体积、位置及第二性征发育情况;青春期后或存在明显异常如隐睾、疼痛可直接挂泌尿外科。部分三甲医院设有小儿泌尿外科专科,对发育迟缓、隐睾等复杂病例更具针对性。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异常是常见病因,需检测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等激素水平。克氏综合征等染色体疾病可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甲状腺功能减退也会影响睾丸发育。
阴囊超声能精确测量睾丸体积青春期前>4ml为正常,发现微小结石或肿瘤;MRI适用于隐睾定位,腹腔型隐睾需联合腹腔镜检查。超声多普勒还可评估睾丸血流供应是否充足。
促性腺激素不足者可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进睾丸下降,生长激素缺乏需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睾酮替代疗法适用于已确诊的低性腺功能减退症,但需严格监测骨龄变化。
隐睾患儿2岁前需行睾丸固定术防止癌变,精索静脉曲张Ⅲ度以上考虑显微镜下结扎术。两性畸形患者可能需性别决定手术,睾丸扭转必须6小时内行急诊复位固定术。
日常需保证锌、硒等微量元素摄入,牡蛎、牛肉、南瓜籽富含这些营养素;避免久坐压迫睾丸,游泳和深蹲运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穿着宽松棉质内裤,洗澡时定期自查睾丸硬度变化,记录每年睾丸体积增长曲线。青春期启动延迟但骨龄正常者,可观察至14岁再干预,期间每半年复查激素水平。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代谢疾病需终身用药控制,需定期监测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