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药物毒性作用于晶状体,导致晶状体混浊。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药源性白内障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1、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此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可抑制晶状体代谢,从而诱发或加重白内障;
2、抗肿瘤药物:如环磷酰胺片、复方环磷酰胺片等,此类药物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晶状体混浊;
3、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此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晶状体混浊;
4、其他:部分抗生素类药物也可能会引起药源性白内障,如青霉素V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部分降压药也可能引起此情况,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等。
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则需及时到医院眼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对于已经确诊为药源性白内障的患者而言,建议遵医嘱停用相关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