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病的判断需结合症状观察、体征检查及医学检测,常见表现包括异常分泌物、下腹疼痛、月经紊乱、外阴瘙痒和排尿不适。
白带颜色、气味或量的改变是典型信号。细菌性阴道炎会出现灰白色鱼腥味分泌物,霉菌感染则表现为豆腐渣样白带。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洗液。药物治疗可选甲硝唑栓细菌性、克霉唑栓霉菌性或保妇康栓混合感染。
持续性隐痛或突发剧痛可能提示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急性疼痛伴随发热需立即就医,慢性疼痛可通过热敷缓解。医生可能开具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止痛药布洛芬或建议腹腔镜手术。
周期缩短至21天内或延长超过35天,经量突然增减均属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会导致经期稀发,子宫肌瘤可能引起经量增多。性激素六项检查、B超可明确病因,治疗包括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宫腔镜切除肌瘤等。
夜间加重的瘙痒常见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伴灼痛感可能为外阴白斑。避免抓挠,穿着纯棉内裤。局部用药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严重者需光动力治疗。糖尿病患者需同步监测血糖。
尿频尿急伴阴道口灼热可能是泌尿生殖道联合感染。多喝水冲刷尿道,尿常规检查可鉴别膀胱炎与阴道炎。抗生素选择头孢克肟或磷霉素,配合三金片等中成药。
日常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经期每2小时更换卫生巾。饮食增加酸奶、蔓越莓等富含益生菌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每周3次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40岁以上建议每年妇科体检,包括HPV筛查和乳腺检查。出现血性分泌物、绝经后出血等危险症状必须24小时内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