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宫寒可选择中药、中成药及西药三类药物,常见如艾附暖宫丸、桂枝茯苓丸、当归四逆汤、暖宫孕子胶囊、黄体酮等。
传统中药通过温经散寒改善宫寒,艾附暖宫丸含艾叶、香附等成分,能温养胞宫;当归四逆汤以当归为主,配伍桂枝驱寒活血;少腹逐瘀汤适合血瘀型宫寒,含小茴香、干姜等温通药材。需中医辨证后煎服,疗程通常2-3个月。
成药便于服用,暖宫孕子胶囊含熟地黄、阿胶,适合备孕女性;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解痛经;定坤丹调经暖宫,含红参、鹿茸等温补成分。建议经前一周开始服用,连续3个月经周期。
针对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宫寒,黄体酮胶囊可补充孕激素;戊酸雌二醇调节内分泌;地屈孕酮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需在医生指导下周期性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配合药物可增强疗效,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暖宫贴含肉桂、丁香等发热成分;中药足浴用艾叶、红花煮沸后泡脚,每日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严重宫寒需多手段干预,药物搭配红外线理疗仪温热下腹部;针灸三阴交、子宫穴;宫腔灌注丹参注射液改善内膜血流。每月治疗10-15天,持续2个周期复查。
日常饮食多摄入羊肉、桂圆、核桃等温补食物,经期避免生冷饮品。每周3次快走或瑜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睡前用掌心按摩小腹顺时针100次。注意腰腹部保暖,冬季可佩戴暖宫腰带,每年秋冬季预防性服用1-2个月温补药膳。长期宫寒合并不孕或严重痛经者,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