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出血热的病原体是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登革病毒有四种血清型,即1型、2型、3型和4型,其中以2型和3型最为常见。
登革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播。感染登革病毒后,患者可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典型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出血倾向,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严重者还可发生休克、脑膜炎等并发症。
登革出血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皮疹以及出血倾向等。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平均7天左右。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39℃以上,并伴有头痛、关节酸痛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会出现皮疹症状,表现为针尖大小的红色丘疹或瘀点。同时还会出现出血倾向的症状,如鼻腔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等。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则可能会导致休克、脑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确诊为登革出血热,需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对于重症患者还需要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甲泼尼龙片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已感染的人群。饮食上要保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