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巾过敏通常由表层材质刺激、香精添加剂、荧光增白剂、胶黏剂成分及个人体质差异引起,表现为外阴红肿、瘙痒或皮疹。
卫生巾接触皮肤的网面或棉柔层可能含聚丙烯纤维等合成材料,部分人群对其敏感。纯棉材质致敏率较低,但劣质再生棉可能残留化学加工剂。过敏反应多出现在使用后2-6小时内,建议选择无纺布或有机棉认证产品。
添加薰衣草、薄荷等香料的卫生巾可能刺激黏膜。这些香精多为化学合成物,会破坏私处弱酸性环境。长期使用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经期免疫力下降时症状更明显。无香型产品能降低90%以上香料相关过敏风险。
部分产品为追求视觉洁白添加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这类物质可通过皮肤渗透,导致局部灼热感或丘疹。欧盟标准禁止卫生用品添加可迁移性荧光剂,选购时需注意是否有相关检测报告。
固定卫生巾的压敏胶可能含丙烯酸树脂,与皮肤接触后诱发迟发型超敏反应。表现为内裤边缘接触部位出现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夜间使用护垫时因长时间压迫更易发作,建议优先选用无胶丝薄款。
经期女性阴道pH值升高,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原有湿疹、特应性皮炎体质者更易过敏。激素变化会使肥大细胞敏感性增加,导致组胺释放量较平日提升3-5倍,出现类似荨麻疹的团状风疹块。
发生过敏应立即停用该品牌产品,用温水清洗后涂抹氧化锌软膏。选择卫生巾时注意查看成分表,避开甲基异噻唑啉酮等防腐剂。经期每2小时更换一次,过敏期间可暂时改用灭菌纱布垫。持续48小时不缓解或出现水疱需就医,必要时进行斑贴试验确定具体过敏原。日常可补充维生素B族增强皮肤抵抗力,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减少摩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