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对肾脏损害最大,长期缺水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尿路感染、肾结石、慢性肾病、急性肾衰竭。
缺水时肾脏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代谢废物无法有效排出。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调节,中重度需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乳酸钠林格液,每日饮水量应维持在2000-3000ml。
尿液浓缩导致细菌滋生风险增加,常见大肠杆菌感染。治疗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配合三金片等中成药。女性每日饮水量需达1.5-2升,排尿间隔不超过3小时。
尿液过饱和析出草酸钙或尿酸结晶,引发肾绞痛。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6-20mm结石,输尿管镜取石处理下段结石,经皮肾镜治疗复杂结石。柠檬水、薏仁水有助于预防复发。
长期脱水加速肾单位纤维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低于60需警惕。控制血压用缬沙坦等ARB类药物,纠正贫血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晚期需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严重脱水导致肾小管坏死,肌酐急剧升高。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清除毒素,静脉输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必要时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因。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即为少尿期警示信号。
维持肾脏健康需保证每日饮水量,运动前后补充电解质水,避免高盐高嘌呤饮食。高温环境下每小时饮水200ml,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慢性肾病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6-0.8g/kg,选择鱼肉等优质蛋白。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定期检测尿常规和肾功能三项,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