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骨质疏松主要由雌激素下降、钙质流失加速、遗传因素、缺乏运动、营养失衡等原因引起。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骤降是女性骨质疏松的首要原因。雌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其减少导致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激素替代疗法可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结合雌激素片、雌二醇贴剂、替勃龙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肠道钙吸收能力随年龄增长下降,同时维生素D合成不足影响钙质沉积。每日应补充800-1200mg钙剂,配合维生素D3 800IU。推荐高钙饮食如奶酪、芝麻酱、豆腐干,避免高盐高咖啡因饮食加速钙流失。
母亲有髋部骨折史者患病风险增加2倍。COL1A1等基因突变会导致I型胶原蛋白合成异常。建议高风险人群35岁后定期做骨密度检测,必要时采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骨吸收。
长期缺乏负重运动使骨组织缺乏力学刺激。每周3次30分钟的快走、爬楼梯或哑铃训练能增加骨量,水中阻力训练适合关节不适者。太极拳等平衡练习可降低跌倒风险。
甲亢、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会干扰骨重建。糖皮质激素使用超过3个月需配合抗骨松治疗。监测血糖血压的同时,可选用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
预防骨质疏松需综合管理:每日摄入300ml牛奶+50g深绿色蔬菜,补充维生素K2帮助钙定向沉积;选择哑铃操、跳绳等冲击性运动;避免吸烟酗酒;65岁以上建议使用髋部保护器。骨密度T值低于-2.5时需药物干预,定期复查调整方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