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不属于月经不调,两者属于不同的妇科症状范畴。痛经指月经期下腹疼痛,月经不调则表现为周期、经量或持续时间的异常,主要区别在于病因、表现及干预方式。
痛经是月经期出现的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多由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疾病引发。月经不调则涵盖周期紊乱如闭经、频发月经、经量异常过多或过少及经期延长或缩短等症状,反映的是月经周期的规律性改变。
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导致子宫收缩过强有关,继发性痛经多与盆腔器质性疾病相关。月经不调常由内分泌失调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精神压力、过度节食或生殖系统肿瘤等引起,病因更侧重于激素水平或器官功能的异常。
痛经以疼痛为核心症状,可能伴随恶心、头痛等;月经不调则以周期或经量异常为主,部分患者可能合并痛经,但两者并非必然关联。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同时出现痛经和月经淋漓不尽,但单纯痛经者月经周期通常正常。
原发性痛经可通过热敷、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继发性痛经需治疗原发病。月经不调则需根据病因选择激素调节如黄体酮、生活方式调整或手术治疗。两者治疗方案有交叉但侧重点不同。
痛经若伴随发热、异常出血或疼痛进行性加重需排查器质性疾病。月经不调若持续3个月以上周期紊乱,或经量骤变应就医检查激素及超声。两者均可能提示严重疾病,但诊断路径不同。
建议女性记录月经周期及症状细节,日常避免经期受凉或剧烈运动,适量补充镁、维生素B1等营养素可缓解痛经。月经不调者需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波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检测或影像学检查。长期异常需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内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