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推迟可能与气虚或血虚有关,常见原因包括气血不足、内分泌失调、体质虚弱、慢性疾病、精神压力等。
气虚或血虚均可能导致月经推迟。气虚表现为乏力、气短,血虚则伴随面色苍白、头晕。中医调理可选用黄芪、当归等补气养血药材,如归脾汤或四物汤。日常可食用红枣、枸杞、黑芝麻等食物辅助改善。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会干扰激素水平,导致月经周期紊乱。需通过性激素六项、B超等检查确诊。治疗包括口服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或使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
长期营养不良或过度节食会造成气血亏虚,影响子宫内膜正常增生。建议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瘦肉,配合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必要时服用复方阿胶浆等中成药。
贫血、肝肾疾病等消耗性疾病会间接导致月经延迟。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充硫酸亚铁,同时配合熟地黄、白芍等滋阴养血中药调理。
长期焦虑或情绪波动会抑制下丘脑功能,引发月经失调。可通过正念冥想、心理咨询缓解压力,配合逍遥丸疏肝解郁。保证7-8小时睡眠有助于恢复生理节律。
饮食上多摄入猪肝、菠菜等含铁食物,避免生冷辛辣;适度练习瑜伽或快走促进血液循环;注意腰腹部保暖,经前一周避免剧烈运动。若推迟超过2周或伴随剧烈腹痛,需及时排查妊娠或器质性疾病。长期月经不调者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妇科超声和激素水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