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疫苗也可能会出血热,出血热疫苗是用于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注射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并不一定能预防出血热。出血热主要是由于汉坦病毒感染所导致,其传播途径包括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等。
1、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出血热疫苗的主要成分为汉坦病毒,如果患者在打完疫苗后接触了该病毒感染的患者,且没做好防护措施,汉坦病毒就可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出血热,从而出现发热、头痛、腰痛、面色苍白等症状;
2、直接接触传播:出血热疫苗的注射部位多为上臂三角肌下缘、腋下等,如果患者在接种疫苗后直接接触了该病毒感染的患者,就可能导致病毒通过皮肤破损处进入体内,从而诱发出血热;
3、消化道传播:出血热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注射后可能会刺激患者的胃肠道黏膜,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若患者在打完疫苗后食用不洁食物或暴饮暴食,就可能导致消化道感染而诱发出血热,使患者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
4、其他途径:出血热疫苗还可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多发生于夏季,患者多会出现发热、腰痛、血压下降等症状。建议患者在接种出血热疫苗后注意个人卫生,以免受到感染。
建议注射出血热疫苗的患者及时到医院感染科或防疫中心就诊,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了解自身情况。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