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的症状与发病机制有关,可分为红细胞破坏加速和(或)骨髓代偿造血增加两个方面。如果是先天性因素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可能在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黄疸、贫血等症状。
一、红细胞破坏加速
1.黄疸:由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引起皮肤黏膜黄染的现象;
2.贫血:当机体处于低氧状态时,会出现乏力、心悸等贫血的表现;
3.脾大:因脾脏是清除衰老红细胞的主要器官,因此会表现为脾肿大的现象;
4.肝功能异常:肝脏为代谢产物的重要解毒场所,在红细胞破坏增多的情况下,可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
二、骨髓代偿造血增加
1岁以内的婴儿发生溶血性贫血时,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可以产生大量的红细胞来弥补丢失的红细胞,此时不会出现贫血的情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代偿能力逐渐减弱,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活动耐量下降等情况。
如果怀疑自身存在溶血性贫血,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积极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及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