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治疗需针对病因,常见方法包括铁剂补充、维生素调节、输血支持、原发病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
缺铁性贫血占贫血病例的50%以上,需口服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或葡萄糖酸亚铁,餐后服用减少胃肠刺激。严重缺铁者可静脉注射蔗糖铁,同时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治疗期间每月监测血红蛋白,疗程通常持续3-6个月直至铁蛋白恢复正常。
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补充叶酸5mg/日或维生素B12500μg/日,恶性贫血患者需终身肌注B12。营养性混合缺乏者可选择复合维生素制剂,如多维元素片,配合动物肝脏、深绿叶蔬菜等膳食补充。
血红蛋白低于60g/L的重度贫血需输注浓缩红细胞,地中海贫血等慢性病需维持血红蛋白在90g/L以上。输血前需完成交叉配血,多次输血者需监测铁过载,必要时使用去铁胺进行驱铁治疗。
肾性贫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每周6000IU皮下注射,肿瘤性贫血需控制原发疾病。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胃镜止血,月经过多者可采用避孕药或宫腔镜治疗,遗传性贫血需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每日摄入红肉50-75g、血制品20g补充血红素铁,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改善骨髓造血功能。使用铁锅烹饪可增加膳食铁含量,素食者需额外补充铁剂。
贫血患者日常需增加牛肉、鸭血、黑木耳等富铁食物摄入,配合猕猴桃、橙子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提升铁利用率。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烹饪前浸泡谷物减少植酸影响,餐后2小时内避免服用钙剂。长期贫血者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妊娠期女性需将铁储备维持在30μg/L以上。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婚育前应进行基因检测,慢性病患者需定期评估铁代谢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