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大小差异可能由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外伤、感染性疾病或肿瘤引起,需结合具体原因采取观察、药物或手术治疗。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良或隐睾症会导致双侧睾丸大小不对称,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染色体异常如克氏综合征47,XXY可导致睾丸体积显著缩小。治疗需根据年龄和激素水平选择,青春期前可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进发育,成年后需长期补充睾酮如十一酸睾酮胶丸。严重隐睾需在2岁前完成睾丸固定术。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异常时,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睾丸发育。常见于垂体瘤、过度运动或营养不良导致的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确诊需检查FSH、LH和睾酮水平,治疗可采用HCG联合尿促性素HMG注射,或口服枸橼酸氯米芬调节垂体功能。
阴囊撞击或运动损伤可能导致睾丸血肿、萎缩,急性期表现为剧烈疼痛和肿胀。需在24小时内进行阴囊超声检查排除睾丸破裂,轻微血肿可服用云南白药胶囊配合冷敷,严重损伤需手术清除血肿并缝合白膜。创伤后萎缩若影响生育功能,可考虑自体睾丸组织冷冻保存。
腮腺炎性睾丸炎或附睾结核会造成睾丸纤维化萎缩,急性期可见睾丸红肿热痛伴发热。治疗需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联合奥硝唑抗感染,结核患者需规范服用异烟肼+利福平6个月。慢性期睾丸体积缩小超过50%时,建议手术切除防止癌变。
睾丸精原细胞瘤或畸胎瘤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大,触诊质地坚硬。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肿瘤标志物检测结合CT可确诊。早期需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配合顺铂+依托泊苷化疗,保留生育功能者可提前冷冻精子。
日常应注意避免穿紧身裤、减少长时间骑行等压迫行为,饮食多摄入富含锌的海产品牡蛎、扇贝和坚果南瓜子、核桃,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改善睾丸血液循环。突然出现的睾丸大小变化需立即就医,50岁以上男性建议每年进行阴囊超声筛查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