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失眠多由环境温度过高、昼夜节律紊乱、情绪压力增加、饮食不当及慢性疾病诱发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节睡眠环境、规律作息、心理调适、饮食调整及疾病管理等方式改善。
夏季夜间气温超过25℃时,人体核心温度难以下降,导致入睡困难。高温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延长入睡时间,同时增加夜间觉醒次数。建议保持卧室通风,使用空调或风扇将室温控制在22-24℃,选择透气性好的竹纤维床品辅助散热。
夏季日照时间延长会推迟生物钟,强光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凌晨4-5点的早醒可能与过早暴露在晨光中有关。建议傍晚减少蓝光设备使用,睡前2小时调暗室内灯光,必要时佩戴遮光眼罩,白天适当晒太阳以稳定昼夜节律。
高温易引发烦躁情绪,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应激事件在夏季更易导致焦虑性失眠。表现为入睡前反复思考、多梦易醒。可通过正念冥想、腹式呼吸训练缓解紧张,避免睡前激烈争论或处理复杂事务。
夜间烧烤、冰镇啤酒等夏季常见饮食会刺激消化系统,酒精虽能促进入睡但会破坏睡眠结构。过量冷饮导致胃肠痉挛也可能干扰睡眠。建议晚餐清淡,睡前3小时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和高糖食物,可适量饮用温牛奶或小米粥。
部分慢性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在夏季症状加重,伴随潮热盗汗影响睡眠。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空调粉尘后鼻塞也会导致呼吸不畅。建议原发病患者定期复查,睡前清洁空调滤网,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夏季改善失眠需综合调整生活方式,午后避免超过30分钟的小睡,晚餐后适量散步促进消化,睡前1小时泡温水澡帮助降温。持续性失眠超过两周或伴随日间功能下降时,需到睡眠专科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食用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辅助睡眠,但不宜依赖褪黑素等保健品自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