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在妊娠期间容易罹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贫血、泌尿系统感染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疾病。这些疾病主要与激素变化、代谢负担加重、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相关,需通过规范产检早期干预。
包括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表现为血压升高、蛋白尿和水肿。发病与胎盘血管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相关,可能引发胎盘早剥或胎儿生长受限。需定期监测血压,必要时使用甲基多巴等降压药物。
由胎盘激素引起胰岛素抵抗所致,表现为多饮多尿、血糖升高。可能增加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风险。通过糖耐量试验筛查,需饮食控制配合胰岛素治疗,常用门冬胰岛素等短效制剂。
因胎儿铁需求增加和血容量扩张导致,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血红蛋白低于110g/L需干预,可服用琥珀酸亚铁等补铁剂,同时补充维生素C促进吸收。
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致排尿不畅,加之孕激素松弛尿道,易引发膀胱炎或肾盂肾炎。表现为尿频尿急、腰酸发热。需多饮水,严重时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克洛。
雌激素升高抑制胆汁排泄,引发皮肤瘙痒、黄疸。胆汁酸水平>10μmol/L需治疗,常用熊去氧胆酸改善胆汁代谢,严重者需提前终止妊娠。
建议孕妇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瘦肉、动物肝脏等富铁食物,搭配深色蔬菜补充叶酸;适度进行孕期瑜伽或散步促进血液循环;穿着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泌尿系统刺激;妊娠中晚期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胎动异常等预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定期产检配合胎心监护、超声检查等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