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养生保健 > 亚健康 > 正文

2型糖尿病可改变因素

发布时间: 2023-11-15 11:0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2型糖尿病可改变因素较多,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因素等。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主要好发于中老年人,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者绝对不足而导致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升高,从而引起血糖升高。

1、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在遗传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导致自身免疫功能发生异常。2型糖尿病患者的亲属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如果父母均有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有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

2、环境因素:如果患者长期高热量饮食,以及体力活动不足,会导致体内胰岛素抵抗增加,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存在时,就会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

3、自身免疫系统因素:如果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因疾病导致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胰岛素抵抗也会增加,就会引起2型糖尿病。另外当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也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的发生;

4、其他因素:如果患者存在肥胖、缺乏运动、饮食不当、精神紧张等情况时,也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如肥胖人群体内的脂肪组织过度分解,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胰岛素缺乏。另外当患者存在精神紧张时,会引起升糖激素增多,对血糖的控制能力减弱,容易诱发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血糖,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并且在治疗期间要进行定期检测血糖水平。还要进行饮食调理,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减少蛋糕、饼干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哪些因素会影响月经周期的改变
哪些因素会影响月经周期的改变
“月经周期”是通过什么来调节的?女性自青春期到更年期,生殖器官出现周期性变化,称“性周期”。由于最明显的外在表现为月经,因而称“月经周期”。这种周期性变化,是通过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作用来调节...[详细]
2023-11-16 05:02
2型糖尿病明确影响因素
2型糖尿病明确影响因素
2型糖尿病即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以血糖升高为特征。2型糖尿病明确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1、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患有2型糖尿病,可能会通过基因遗传,导致孩子患有2型糖...[详细]
2023-11-16 14:51
2型糖尿病确诊因素是
2型糖尿病确诊因素是
2型糖尿病确诊因素,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如果怀疑患有2型糖尿病,建议及时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1、临床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则可...[详细]
2023-11-16 15:29
2型糖尿病风险因素
2型糖尿病风险因素
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肥胖、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会逐渐下降,容易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诱发糖尿病;2、肥胖:如果体...[详细]
2023-11-16 05:07
2型糖尿病免疫因素
2型糖尿病免疫因素
2型糖尿病的免疫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与遗传、环境因素等有关,如怀疑有2型糖尿病时,建议及时就诊,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1、自身免疫因素: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会产生一些针对胰岛B细...[详细]
2023-11-15 06:53
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因素
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因素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血糖升高,主要危害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肥胖等。1、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则子女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详细]
2023-11-13 12:46
2型糖尿病确诊因素是哪些
2型糖尿病确诊因素是哪些
2型糖尿病确诊因素,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如果怀疑患有2型糖尿病,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1、临床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减轻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瘙痒、视物模糊、视力下...[详细]
2023-11-15 08:55
2型糖尿病确诊因素
2型糖尿病确诊因素
2型糖尿病确诊因素,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治疗。1、临床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若同时伴有皮肤瘙痒、视物模糊、四肢麻木等症...[详细]
2023-11-14 12:18
2型糖尿病可能的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可能的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可能的危险因素有肥胖、遗传、年龄、活动量、饮食、生活习惯等,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建议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导致不良后果。1、肥胖: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过度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状态,胰岛素抵抗...[详细]
2023-11-14 13:59
2型糖尿病发展因素是
2型糖尿病发展因素是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可以总结出一些可能的发病因素。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患有该病,则子女患病的风险会增加。某些基因突变也可能...[详细]
2023-11-13 05:18
消痘痘最快的方法
消痘痘最快的方法
消痘痘最快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护理、饮食调整、皮肤清洁等。痘痘通常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需根据严重程度选择干预方式。1、药物治疗痤疮症状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外用药物,如阿达帕林凝胶调节毛囊角化...[详细]
2025-07-07 17:00
女人补气血养生茶
女人补气血养生茶
女性补气血可以适量饮用红枣枸杞茶、当归黄芪茶、桂圆玫瑰花茶、生姜红糖茶、桑葚菊花茶等养生茶。这些茶饮有助于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疲劳、面色苍白、月经不调等问题,但需根据体质调整饮用频率。一、红枣枸杞茶红枣与枸杞搭配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红...[详细]
2025-07-07 16:20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改善女性生活质量的方法主要有调整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心理调节、定期体检。1、调整作息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建议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避免熬夜。睡前1小时减少电子设备,可尝试阅读或冥想帮助入眠。长期作息紊乱可能导致月经失...[详细]
2025-07-07 15:40
防止和避免的区别
防止和避免在语义上存在细微差别,防止强调主动采取措施阻止某事发生,避免侧重主观上主动避开可能的风险或不良后果。防止通常指通过具体行动或手段预先制止某种情况出现,比如使用防晒霜防止紫外线伤害、定期体检防止疾病恶化。这种行为往往带有明确的...[详细]
2025-07-07 15:00
子宫癌复发率高吗
子宫癌复发率高吗
子宫癌复发概率因人而异,主要与病理分期、治疗方式、术后护理等因素有关。早期规范治疗的患者复发风险较低,中晚期或存在高危因素者需密切监测。1、病理分期影响I期子宫内膜癌5年复发率不足10%,肿瘤局限于子宫体时通过手术切除预后较好。III...[详细]
2025-07-07 14:20
增强性功能的食材
增强性功能的食材
增强性功能的食材主要有牡蛎、核桃、韭菜、黑巧克力和石榴。这些食物富含锌、精氨酸、抗氧化剂等营养成分,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激素分泌。一、牡蛎牡蛎含有丰富的锌元素,锌是合成睾酮的重要原料,对维持男性生殖健康和性欲有重要作用。适量食用牡...[详细]
2025-07-07 13:40
让心情变好的食物
让心情变好的食物
心情低落时适量食用香蕉、黑巧克力、深海鱼、坚果、酸奶等食物有助于改善情绪。这些食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缓解压力激素等方式对情绪产生积极影响。1、香蕉香蕉富含色氨酸和维生素B6,色氨酸是合成血清素的重要原料,血清素被称为快乐激素,能缓解焦...[详细]
2025-07-07 13:00
什么东西能吃不能
女性在饮食选择上需根据自身健康状况、生理阶段及营养需求合理搭配,部分食物需谨慎食用或避免过量。常见需注意的食物主要有高糖食品、高盐食品、生冷食物、酒精类饮品、含咖啡因食品等。1、高糖食品蛋糕、奶茶、糖果等精制糖分高的食物长期过量摄入可...[详细]
2025-07-07 12:20
5种食物尽量少吃
5种食物尽量少吃
女性应尽量少吃的5种食物包括高糖甜点、油炸食品、加工肉制品、含反式脂肪酸零食和高盐腌制食品。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及内分泌紊乱风险,建议用天然食材替代并控制摄入量。1、高糖甜点蛋糕、奶茶等精制糖分高的食物会快速升高血糖,...[详细]
2025-07-07 11:40
四种不能吃的食物
四种不能吃的食物
女性在特殊生理期或健康状态下需避免食用生冷海鲜、未熟肉类、高糖精加工食品及含咖啡因饮品。这些食物可能加重经期不适、诱发炎症反应、干扰激素平衡或刺激胃肠黏膜。一、生冷海鲜未经充分加热的刺身、生蚝等海鲜可能携带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微生物。女...[详细]
2025-07-07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