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期间,女性的身体仍处于恢复阶段,子宫仍处于充血状态,此时子宫可能会出现下垂的情况,临床上称为子宫脱垂,但是这种情况,与坐月子期间无关。通常情况下,子宫下垂指的是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甚至脱出阴道之外。一般造成子宫下垂的原因,可能为多种原因导致。
1、妊娠相关疾病:由于妊娠后期胎儿迅速增大,子宫增大明显,造成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松弛,产后过早进行体力劳动,可能造成盆底组织损伤,发生子宫脱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也会导致子宫负重增加,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子宫脱垂;
2、分娩时损伤: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医生操作不当,损伤盆底肌肉和韧带,也可能导致产后发生子宫脱垂;
3、腹压增加:慢性咳嗽、腹腔积液、便秘、肥胖等因素,造成腹腔内压力增加,都会导致盆底肌肉和韧带松弛,从而造成子宫脱垂;
4、其他原因:比如盆腔肿瘤、卵巢囊肿等腹压增加的疾病,也会造成腹腔内压力增加,导致盆底肌肉和韧带松弛,从而造成子宫脱垂。
正常情况下的子宫脱垂,可以通过盆底肌锻炼、物理疗法治疗。如果子宫脱垂严重,需要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如骶棘韧带固定术、曼氏手术等。女性在月经期间,应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避免久站、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增加腹压,加重子宫脱垂的程度。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