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胀痛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常见原因包括盆腔炎、肠易激综合征、尿路感染、卵巢囊肿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盆腔炎是女性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导致。典型症状为下腹持续性胀痛,伴随白带增多、发热或性交疼痛。急性期需抗生素治疗,慢性炎症可能引发输卵管粘连,影响生育功能。日常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
功能性肠道紊乱常表现为阵发性腹胀腹痛,排便后缓解。发病与精神压力、肠道敏感度增高有关。可通过低FODMAP饮食调节,减少豆类、乳制品等产气食物摄入,必要时需配合解痉药物缓解症状。
膀胱炎或尿道感染时,细菌刺激泌尿系统引发下腹坠胀感,伴尿频尿急症状。女性因尿道较短更易发病。治疗需足量抗生素,日常应多饮水冲刷尿道,避免憋尿行为。
生理性黄体囊肿或病理性畸胎瘤均可导致单侧腹胀,囊肿扭转时疼痛剧烈。超声检查可明确性质,5厘米以上病理性囊肿需腹腔镜切除。月经周期后半段出现的生理性囊肿通常2-3个月经周期后自行吸收。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刺激盆腔,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经期腹痛。病灶可能侵犯直肠、膀胱等器官,引发排便疼痛或血尿。治疗采用激素药物抑制内膜生长,重症需手术清除病灶。
建议出现持续小腹胀痛时记录疼痛特点:是否与饮食、月经周期相关,有无伴随发热、呕吐或异常出血。日常避免久坐压迫盆腔,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及高脂食物摄入,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若疼痛超过72小时不缓解或出现剧烈绞痛、意识模糊等危重症状,需立即急诊排查宫外孕、肠梗阻等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