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恢复需要关注身体修复、心理调适、营养补充、哺乳支持和盆底肌训练五个方面。
分娩后子宫需要6-8周恢复原状,恶露排出是重要指标。顺产侧切伤口需每日用温水清洗,剖腹产切口要保持干燥。凯格尔运动从产后第2天开始,每天3组每组10次,帮助盆底肌恢复张力。医用收腹带每天佩戴不超过8小时,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50%产妇会出现产后情绪低落,14%可能发展为抑郁症。激素水平骤降和角色适应是主因。记录情绪日记、每天与伴侣沟通15分钟、参加妈妈互助小组都有缓解作用。出现持续失眠或自杀念头需立即就医,认知行为疗法和舍曲林等药物可有效治疗。
哺乳期每日需增加500大卡热量,重点补充钙1200mg、铁9mg和DHA200mg。推荐鲫鱼豆腐汤、黑芝麻核桃糊、菠菜猪肝粥三种食疗方。避免人参等活血药材,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复合维生素建议选择含活性叶酸的孕产妇专用配方。
初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产后1小时内开始哺乳能建立更好泌乳反射。乳头皲裂时可用羊毛脂膏,每次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抹。电动吸奶器选择双频模式,单次吸乳不超过20分钟。乳腺炎发热超过38.5℃需用头孢类抗生素,同时继续排空乳房。
产后42天检查需评估盆底肌力,Ⅲ度以下建议进行生物反馈治疗。阴道哑铃从20g开始训练,每周增加5g重量。膀胱训练每次排尿间隔延长15分钟,改善压力性尿失禁。避免半年内进行跳绳、跑步等冲击性运动,防止脏器脱垂加重。
每日饮食应包含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搭配紫薯、燕麦等慢碳主食,绿叶蔬菜保证300g以上。温和运动从产后第6周开始,推荐游泳、普拉提和产后瑜伽,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睡眠尽量与宝宝同步,利用白噪音辅助休息。定期进行骨密度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风险。建立科学的育儿知识体系比过度焦虑更重要,允许自己有不完美的育儿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