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衰竭患者可通过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关键因素包括治疗方式选择、并发症管理、营养支持、心理调适和长期护理。
肾脏完全丧失功能时,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是核心生存手段。血液透析每周需进行3次,每次4小时,通过机器过滤毒素;腹膜透析利用腹部膜每日更换透析液,更适合居家操作;肾移植需匹配供体,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
肾衰竭易引发贫血、高血压和骨病。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改善贫血,钙剂和维生素D调节骨代谢,降压药需选择不经过肾脏代谢的品种如氨氯地平。定期监测血钾和血磷水平,避免高钾血症引发心脏骤停。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体重,优先选择鸡蛋清、鱼肉等优质蛋白。限制钠盐每日不超过2g,避免腌制食品。高钾蔬菜如菠菜需焯水后食用,水分摄入量根据尿量调整,通常为前日尿量加500ml。
疾病带来的抑郁焦虑发生率高达40%,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情绪状态。加入病友互助组织,定期心理咨询有助于适应长期治疗。家属需接受培训,识别患者自杀倾向等危险信号。
规范透析患者5年生存率约50%,年轻肾移植患者可达80%。感染和心血管事件是主要死因,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接种可降低风险。日本最长透析记录为51年,移植肾最长功能保持达40年。
肾衰竭患者需严格遵循低磷低钾饮食方案,每日进行30分钟步行等有氧运动,透析期间注意动静脉瘘管护理。定期检测甲状旁腺激素和β2微球蛋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血红蛋白>110g/L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夜间透析模式有助于减少血压波动。治疗同时需预防继发性淀粉样变等远期并发症,营养师制定的个性化食谱与运动计划需每3个月评估调整。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