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阻塞主要由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粘连、先天发育异常及感染性疾病等因素导致。
慢性盆腔炎是输卵管阻塞最常见原因,细菌上行感染引发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长期未治疗会导致管腔粘连闭塞。急性期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慢性期可采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配合中药灌肠如红藤汤促进炎症吸收。
异位内膜组织种植在输卵管表面,经期出血形成粘连带,逐渐包裹输卵管。确诊后需注射GnRH-a类药物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抑制内膜生长,中重度患者建议腹腔镜下病灶电灼术,术后辅以地诺孕素片预防复发。
剖宫产、阑尾切除等盆腔手术可能损伤输卵管浆膜层,术后纤维蛋白渗出形成粘连束带。预防性使用防粘连材料透明质酸钠凝胶,已形成阻塞需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中采用剪刀分离替代电凝减少二次损伤。
苗勒管发育不良可能导致输卵管缺如或节段性闭锁,常合并单角子宫等畸形。三维超声或HSG造影明确诊断后,部分病例可通过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完全闭锁者需考虑试管婴儿技术助孕。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会破坏输卵管黏膜形成干酪样坏死,淋球菌、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也会导致输卵管瘢痕化。结核性阻塞需规范抗痨治疗6-9个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衣原体感染用阿奇霉素联合多西环素。
日常避免久坐加强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饮食增加深海鱼油和维生素E摄入改善微循环。急性腹痛伴发热需立即就医,慢性患者建议每年做一次妇科超声监测。输卵管造影检查宜选择月经干净后3-7天,检查后2周禁止同房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