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结束后是否需要补身体取决于个体体质和失血量,常见调理方式包括营养补充、作息调整、中医食疗、适度运动及症状监测。
月经期铁元素流失可能引发轻度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10g/L需重点补铁。建议选择动物性铁源如猪肝每100克含22.6mg铁、牛肉或血制品,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植物性铁源如菠菜需焯水去除草酸。经后连续3-5天每日增加15-20g红肉摄入,同时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辅助造血。
经期前列腺素分泌易导致疲劳持续,经后应保证连续3天7-8小时深度睡眠,避免23点后入睡。午间可安排20分钟小睡,但不宜超过30分钟以免影响夜间睡眠节律。工作期间每90分钟休息5分钟,避免久坐导致盆腔充血。
气血两虚者可服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0g+生姜3片+羊肉200g,阴虚体质适合银耳莲子羹干银耳15g+莲子20g。五红汤红豆、红皮花生、枸杞、红枣、红糖建议隔日饮用,连续1周。湿热体质慎用滋补方,可改饮薏米赤小豆水。
经后3天开始恢复运动,首选八段锦、瑜伽猫牛式等舒缓练习。第4-7天可进行快走每日6000步或游泳30分钟/次,避免高强度间歇训练。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每组15次收缩,帮助子宫复位。
经后持续头晕需检测血清铁蛋白,低于15μg/L考虑缺铁性贫血。异常出血超过7天或排出较大血块直径>2.5cm需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痛经未缓解可能提示子宫腺肌症,CA125检测结合影像学可鉴别。
经后饮食建议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鱼类和豆制品,如三文鱼每周2次,每次100g或黑豆豆浆每日200ml。运动选择太极或普拉提增强核心肌群,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日常可按摩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促进循环,水温40℃左右足浴15分钟改善末梢供血。周期规律者无需过度进补,保持均衡饮食即可恢复,异常症状持续需妇科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