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需综合评估生理指标、心理状态、生活方式、疾病史和社会适应能力。
基础健康数据包括血压、心率、血糖和胆固醇水平。血压应维持在120/80mmHg左右,空腹血糖值低于6.1mmol/L。定期体检可发现潜在问题,如血常规异常可能提示感染或贫血,肝功能异常可能反映肝脏疾病。慢性病患者需监测特定指标,如糖尿病患者需关注糖化血红蛋白。
健康体态表现为BMI指数18.5-23.9之间,腰围男性不超过85厘米,女性不超过80厘米。皮肤应光滑有弹性,无异常色素沉着或持续皮疹。指甲呈现粉红色无凹陷,头发有光泽不易断裂。突然的体重变化可能提示甲状腺疾病或肿瘤。
情绪稳定性和认知功能是重要指标。健康者能适度应对压力,保持积极心态,睡眠质量良好且每日睡眠时间6-8小时。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可能提示抑郁,记忆力显著下降需警惕阿尔茨海默病。心理评估量表如PHQ-9可辅助判断。
日常活动能力反映整体健康状态。健康人群可完成爬三层楼梯、提5公斤重物等基础活动,无持续疲劳感。饮食规律且营养均衡,排便排尿正常无疼痛。老年人需关注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如能否独立购物、服药。
异常症状持续两周以上需警惕,如长期咳嗽可能提示肺部疾病,反复胃痛可能与消化道溃疡相关。疼痛特点很重要,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偏头痛多为单侧搏动性疼痛。癌症预警信号包括异常出血、体表肿块、吞咽困难等。
保持健康需均衡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定期体检筛查常见疾病。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培养积极心态对身心健康同样重要。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持续发热或疼痛等危险信号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