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生殖健康 > 性病 > 正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病变

发布时间: 2023-12-22 14:09
Scan me!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造血功能障碍,人体内的骨髓数量减少,造血功能出现衰竭等一系列的贫血综合征。从其危害程度来看,其不亚于哪些心脑血管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的贫血很容易使病人发生休克,昏厥等现象。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再障是一种良性疾病,预后好,治愈率高。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病变主要是造血组织减少,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组织。正常成人骨髓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比例约为1∶1,再障时多在2∶3以上。造血灶中造血细胞减少,而“非造血细胞”增多。骨髓中有血浆渗出、出血、淋巴细胞增生、局灶性纤维化及间质病变。急性再障骨髓病变发展迅速而广泛;慢性再障则呈渐进性"向心性萎缩",先累及髂骨,然后是脊突与胸骨。慢性再障尚存在代偿性增生灶,后者主要是幼红细胞增生伴成熟障碍。红系细胞不仅数量减少,还有质的缺陷。超微结构观察发现成熟红细胞有异型,花瓣样外形;幼红细胞浆内有髓样变,核浆发育不平衡,核膜孔扩大等改变。红细胞内抗碱血红蛋白和游离原卟啉增多。丙酮酸激酶等红细胞酶活力降低。以上都说明红细胞有质的异常。铁动力学检查示血浆铁增高、铁粒幼细胞和组织铁增多、血浆铁清除延迟和红细胞摄取铁明显降低,提示红细胞生成率减低。部分患者尚有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或骨髓内原位溶血。

可见,再生障碍性贫血其本质是骨髓发生了病变,导致脂肪骨髓代替了红骨髓,人体内的红细胞也会相应减少,影响到人的造血功能。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病变是怎么回事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病变是怎么回事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骨髓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病症的级别。许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也都咨询关于骨髓病变的话题。接下来大家就看看医生怎么样解答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骨髓病变。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骨髓病变再生障碍性贫血又被称作再障,是由...[详细]
2023-11-13 16:27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能要孩子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能要孩子吗
相信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都表示困惑,难道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就不能生孩子?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该病的发生多以幼儿、青少年为主,往往要经过多年的治疗,且有数年没有复发才能拥有生育孩子的权利。一般来说,只要经过科学的治疗且多年并没有发病史,还是...[详细]
2023-11-13 16:38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运动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运动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以进行体育运动吗?可以的,但也要适当把握,切不可过激过量运动,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免疫力,还会阻碍治疗。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来说,由于长期接受治疗,体质较弱,免疫力较差,所以可适当的进行些体育运动,以便增加体质的强壮,但...[详细]
2023-11-15 06:15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什么症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什么症状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什么症状?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身体有哪些异常症状?很多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念只是模糊了解而已,所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就更不必说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所以大家都需要懂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这样才能...[详细]
2023-11-13 08:14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献血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献血吗?
想必大家都知道定期进行献血,可以更替血液,从新激发造血功能,可预防多种疾病,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献血也要分情况而定,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来说不适合献血,因为患者本身就是血液病的携带者,一旦献血就有可能转变为血液病传染者,这对社...[详细]
2023-12-28 09:31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妊娠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妊娠吗?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得以运用,对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顽固性血液病,已经有所突破,只要查明病因,分析病情,并及时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那么,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生育吗?如下解释:1....[详细]
2023-12-30 08:59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能否进行怀孕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能否进行怀孕
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当中,女性人群不占少数,作为女性,可能做母亲是她们人生中来说最重要也最向往的。但是由于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疾病,这种想法可能变成了一种奢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怀孕,但是如果血象化验各指标都非常的低,因此不适...[详细]
2023-11-13 06:07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如何养生?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如何养生?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危害较大的一类贫血症,其危害堪比白血病。因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要采取早发现早治疗措施,除此之外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还要注意养生。那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如何养生呢?方法一:注意生活规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详细]
2024-01-12 06:18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不宜吃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不宜吃素
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吃素了。吃素好不好呢?相对而言,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来说经常吃素是不好的,不利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康复治疗。对于以吃素为主是非常之不利于再障贫血治疗的都了解了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一定要谨遵医嘱。以吃素...[详细]
2024-01-22 13:32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休克怎么办?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休克怎么办?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恶性贫血症,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率高达95%以上,因此要及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采取治疗措施,避免贫血症加重,那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期间,患者出现休克怎么办?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并不是一般的贫血症,但是该病早期发病症状...[详细]
2023-11-14 07:04
40岁停经了是不是老得快
40岁停经了是不是老得快
40岁停经属于卵巢早衰,与自然衰老速度无直接关联,但需警惕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应对方法包括激素替代治疗、营养补充、运动调节、心理干预、定期体检。1、激素治疗: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骤降是主因。短期补充雌孕激素可缓解潮热盗汗,...[详细]
2025-04-23 06:49
男性精子成活率低是什么原因
男性精子成活率低是什么原因
男性精子成活率低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毒素暴露、不良生活习惯、生殖系统感染、精索静脉曲张等原因引起。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克氏综合征或Y染色体微缺失会直接影响精子生成功能。部分男性携带先天性基因缺陷导致生精小管发育不良,需通过基因检...[详细]
2025-04-23 06:47
女性什么时间绝经最佳年龄
女性什么时间绝经最佳年龄
女性最佳绝经年龄通常在45-55岁之间,过早或过晚均需警惕健康风险,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卵巢功能、生活方式、慢性疾病及激素水平。1、遗传因素:绝经年龄与家族遗传显著相关,母亲或姐妹的绝经时间可作为参考。若40岁前绝经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详细]
2025-04-23 06:45
精子在体外水中能存活多久
精子在体外水中能存活多久
精子在体外水中的存活时间通常为几分钟至2小时,具体取决于水质、温度及酸碱度等因素。1、水质影响:自来水中氯含量会快速杀死精子,实验显示0.5ppm氯浓度下精子30秒内失活。蒸馏水因渗透压失衡导致精子细胞破裂,存活时间不超过10分钟。矿...[详细]
2025-04-23 06:43
女人为什么会得干燥综合症
干燥综合症是女性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病毒感染、免疫异常和环境刺激有关。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自身免疫疾病史的女性患病风险增加3-5倍,特定基因如HLA-DR3和HLA-DQ2与发病相关。治疗需结合免疫抑制剂...[详细]
2025-04-23 06:40
精子在水里能存活吗
精子在水里能存活吗
精子在水中的存活时间受水温、水质和渗透压影响,通常淡水环境存活不超过5分钟,生理盐水可维持1-2小时活性。1、渗透压差异:精子细胞膜在低渗环境如淡水会因水分内流破裂,高渗环境则导致脱水死亡。实验室常用等渗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或专...[详细]
2025-04-23 06:38
经前期综合症要警惕四种病
经前期综合症要警惕四种病
经前期综合症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抑郁症、贫血四种疾病相关,需通过激素检查、心理评估、营养干预等方式排查。1、甲状腺异常甲状腺激素失衡会加剧经前情绪波动和水肿,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可确诊。治疗包括优甲乐调节甲减,甲巯...[详细]
2025-04-23 06:36
精子在高温下能存活吗
精子在高温下能存活吗
精子在高温环境下存活时间显著缩短,高温会导致精子活力下降、DNA损伤甚至死亡,避免长时间暴露于43℃以上环境是保护精子健康的关键。1、温度影响:睾丸正常温度需低于体温2-3℃,持续暴露在43℃以上环境中,精子存活时间不超过30分钟。桑...[详细]
2025-04-23 06:34
经前综合征吃什么药效果好
经前综合征吃什么药效果好
经前综合征可通过药物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短效避孕药、抗焦虑药和利尿剂。1、短效避孕药:短效避孕药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改善经前综合征。屈螺酮炔雌醇片能有效减轻乳房胀痛和情绪波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可缓解水肿和头痛,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对痤疮和油...[详细]
2025-04-23 06:32
精子的温度是多少
精子的温度是多少
人类精子存活的最佳温度在34-35℃之间,略低于核心体温,阴囊温度调节机制、高温损伤原理、日常行为影响、疾病相关因素、防护与改善措施。1、阴囊调节机制:阴囊通过收缩和松弛调节睾丸温度,寒冷时收缩贴近身体保温,炎热时松弛增加散热。这一机...[详细]
2025-04-23 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