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带血是怎么回事
大便带血可能由痔疮、肛裂、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大便带血通常表现为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便后滴血或与粪便混杂,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1、痔疮
痔疮是直肠末端静脉丛曲张形成的团块,可能与长期便秘、久坐、妊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血液鲜红且附着于粪便表面。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地奥司明片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行痔切除术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2、肛裂
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的溃疡,多因干硬粪便损伤肛管所致,表现为排便时刀割样痛伴少量鲜红色出血。患者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改善便秘,局部使用硝酸甘油软膏促进愈合,顽固性肛裂可能需行肛裂切除术或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
3、肠息肉
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有关,较大息肉可能导致暗红色血便或黏液血便。结肠镜检查时可同步行息肉电切术,病理确诊后需定期复查,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可能需预防性全结肠切除。
4、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因与免疫异常相关,典型症状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英夫利西单抗等控制炎症,重症患者可能需行全结肠切除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5、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与高脂低纤维饮食、腺瘤恶变等因素相关,中晚期可出现暗红色血便伴排便习惯改变。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辅以卡培他滨片、奥沙利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早期发现可通过肠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
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增加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便血持续2天以上或伴随消瘦、腹痛时应及时就医,5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注意记录便血的颜色、频率及伴随症状,就医时提供详细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97万次播放
1.49万次播放
1.2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是怎么了呀
- 2 肠道内宿便过多的症状
- 3 肚子胀感觉肚子里有气想放屁又放
- 4 碳酸氢钠滴耳液有什么作用
- 5 前列腺炎如何治疗
- 6 空腹血糖15能活多长时间
- 7 产后关节响是怎么回事
- 8 胃炎怎么样才能减轻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