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小结石怎么治疗
肝内小结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肝穿刺胆管取石术、胆肠吻合术等方式治疗。肝内小结石可能与胆汁淤积、胆道感染、寄生虫感染、胆道结构异常、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黄疸、发热寒战、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1、调整饮食
肝内小结石患者需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避免动物内脏、蛋黄等加重胆汁淤积的食物。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胆汁,可适量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西蓝花等促进胆汁排泄。烹饪方式以清蒸、水煮为主,忌油炸辛辣刺激。
2、药物治疗
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熊去氧胆酸胶囊能促进胆汁溶解结石,茴三硫片可改善胆汁淤积症状。使用药物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出现皮疹或腹泻需及时停药就医。
3、体外冲击波碎石
适用于直径小于15毫米的孤立性结石,通过高频声波将结石粉碎后自然排出。治疗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术后可能出现血尿或肾区疼痛。需配合口服排石药物并增加蹦跳运动促进碎石排出,成功率约60-70%。
4、经皮肝穿刺取石
在超声引导下建立皮肤至胆管的通道,用取石篮直接清除结石。主要处理肝内二级胆管以上的较大结石,需住院3-5天。术后需留置引流管观察胆汁性状,警惕胆漏或出血并发症。结石取净率可达80%以上。
5、胆肠吻合术
针对反复发作的肝内多发结石伴胆管狭窄,将胆管与空肠吻合建立新引流通道。需全身麻醉开腹手术,术后可能发生反流性胆管炎。需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预防结石复发,每半年复查腹部超声评估吻合口情况。
肝内小结石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肝胆超声和肝功能指标,观察结石变化情况。出现持续腹痛、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大便等胆道梗阻表现时需立即就医。日常可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但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防止结石移位引发急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8046次播放
7425次播放
4046次播放
5753次播放
5301次播放
8090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牙缝有时痒是怎么回事
- 2 儿童嘴巴长泡怎么办
- 3 每天放屁多是肠癌吗
- 4 孕妇吃什么宝宝眼睛大
- 5 尿尿疼是怎么回事
- 6 打狂犬疫苗期间能同房吗
- 7 后背疼痛部位对照
- 8 孩子为什么会得肠系膜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