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压缩性骨折症状
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症状主要有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脊柱畸形、神经压迫症状、腹胀便秘等。腰椎压缩性骨折多由骨质疏松、外伤、肿瘤转移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1、腰背部疼痛
腰椎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部剧烈疼痛,疼痛部位通常集中在骨折椎体对应的体表位置。疼痛在站立、行走或翻身时加重,平卧休息后可部分缓解。骨折初期可能出现局部叩击痛,按压骨折椎体棘突时疼痛明显。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疼痛可能逐渐加重,而外伤性骨折往往突发剧痛。
2、活动受限
患者因疼痛会导致腰部活动明显受限,无法完成弯腰、转身等日常动作。严重时甚至需要卧床休息,自主翻身困难。长期活动受限可能引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部分患者为减轻疼痛会采取保护性体位,如双手扶腰、步态蹒跚等。
3、脊柱畸形
椎体压缩后可出现脊柱后凸畸形,表现为驼背或身高变矮。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可能导致脊柱生理曲度改变,形成角状后凸。长期畸形可能引起胸廓变形,影响心肺功能。多节段压缩骨折可导致明显的身高缩短,严重者一年内身高可下降超过3厘米。
4、神经压迫症状
当骨折块突入椎管或伴有椎间盘突出时,可能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表现为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马尾神经受压时会出现会阴部感觉异常和鞍区麻木。神经症状提示病情严重,需紧急处理以避免不可逆损伤。
5、腹胀便秘
腰椎骨折后常因疼痛限制腹肌活动,导致肠蠕动减弱。卧床休养期间活动量减少、饮食结构改变也会加重胃肠功能紊乱。部分患者因使用镇痛药物而出现便秘腹胀,严重者可能引发肠梗阻。这类症状通常在骨折急性期后逐渐缓解,必要时需药物干预。
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卧床休息2-4周,使用硬板床并保持脊柱中立位。疼痛缓解后可在支具保护下逐步恢复活动,避免久坐久站。日常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抗骨质疏松治疗,定期监测骨密度。出现神经症状或进行性畸形需及时就医评估手术指征。康复期应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等可能加重脊柱负荷的行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41万次播放
4.82万次播放
4.37万次播放
5.15万次播放
4.72万次播放
4.55万次播放
5.09万次播放
4.51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牙缝有时痒是怎么回事
- 2 儿童嘴巴长泡怎么办
- 3 每天放屁多是肠癌吗
- 4 孕妇吃什么宝宝眼睛大
- 5 尿尿疼是怎么回事
- 6 打狂犬疫苗期间能同房吗
- 7 后背疼痛部位对照
- 8 孩子为什么会得肠系膜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