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通常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通过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方式诊断,治疗方式主要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供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1、抗血小板聚集
抗血小板聚集是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基础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片等。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素A2生成,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通过阻断血小板ADP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替格瑞洛片可逆性抑制血小板P2Y12受体。这些药物能有效减少血栓形成风险,但需注意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2、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有助于防止血栓扩大和新的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磺达肝癸钠注射液等。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通过抑制凝血因子Xa发挥抗凝作用,磺达肝癸钠注射液为选择性Xa因子抑制剂。抗凝治疗需监测凝血功能,警惕出血风险,尤其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
3、调脂稳定斑块
调脂治疗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用药物有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降低胆固醇合成,具有抗炎、改善内皮功能等多效性。调脂治疗需长期坚持,目标是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较低水平,同时监测肝功能肌酶变化。
4、改善心肌供血
改善心肌供血可缓解心绞痛症状,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减轻心脏负荷,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降低心肌耗氧量。这些药物能有效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
5、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于高危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重要手段,包括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治疗能迅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术后需长期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并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日常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康复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逐步提高心肺功能。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维持良好心态有助于疾病恢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99万次播放
6.06万次播放
6.16万次播放
6.14万次播放
6.43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