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贫血应该怎么办
幼儿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输血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幼儿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慢性失血、感染、遗传性疾病、吸收障碍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血红素铁吸收率高,菠菜、黑木耳等植物性食物需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避免与牛奶、浓茶同食影响铁吸收。每日保证适量红肉和深色蔬菜摄入,长期坚持可逐步纠正贫血。
2、补充铁剂
缺铁性贫血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常见有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铁剂治疗需持续3-6个月直至铁蛋白恢复正常,服药期间可能出现黑便、胃肠不适等反应。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但应避免与抗酸药同服。
3、治疗原发病
继发性贫血需针对病因治疗,如钩虫病引起的贫血需使用阿苯达唑片驱虫,慢性消化道出血需处理消化道溃疡。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需定期输血和去铁治疗。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贫血需控制感染后血红蛋白才能回升。
4、输血治疗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需考虑输血治疗,急性大量失血者需立即输血纠正休克。输血前需进行血型交叉配型,输血速度宜慢,注意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等输血反应。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需配合去铁治疗预防铁过载。
5、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贫血多属气血两虚,可选用八珍汤、归脾汤等方剂调理。中成药如复方阿胶浆、益气维血颗粒等具有补气养血功效。针灸选取足三里、血海等穴位可改善造血功能。推拿按摩背部膀胱经有助于气血运行,但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家长应定期监测幼儿血红蛋白指标,6个月至2岁婴幼儿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血常规。保证每日膳食中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入量,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需提前预防性补铁。避免幼儿接触含铅物品,铅中毒会加重贫血。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长期使用铁剂。适当户外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贫血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16万次播放
6.59万次播放
6.63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