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视网膜脱落
预防视网膜脱落可通过定期眼科检查、避免剧烈运动、控制基础疾病、科学用眼、及时处理眼部异常等方式实现。视网膜脱落可能与高度近视、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素有关,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风险。
1、定期眼科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散瞳眼底检查,尤其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或糖尿病患者。检查可发现视网膜变薄、裂孔等早期病变,通过激光光凝术封闭裂孔能有效预防脱落。40岁以上人群还应关注玻璃体后脱离症状,如突发飞蚊症或闪光感。
2、避免剧烈运动
蹦极、跳水、拳击等高速冲击运动可能诱发视网膜脱落。高度近视者需避免头部剧烈晃动,游泳时可佩戴护目镜减少水压冲击。若从事高危职业,建议选择防冲击眼镜,并在运动后观察是否出现视物变形等异常。
3、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视网膜脱落的高危因素,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高血压患者应维持血压低于140/90mmHg,避免眼底血管异常。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眼底血管造影,必要时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抑制新生血管。
4、科学用眼
持续用眼40分钟后应远眺5分钟,保持阅读距离30厘米以上。黑暗环境下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强光环境需佩戴防蓝光眼镜。维生素A缺乏可能加重夜盲症风险,可适量补充维生素A软胶囊。
5、及时处理眼部异常
突发视野缺损、闪光幻觉或飞蚊增多时,需24小时内就诊。视网膜裂孔可使用激光治疗,已发生局部脱落可采用巩膜外垫压术。术后避免弯腰提重物,按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
日常应保持膳食均衡,多摄入深色蔬菜和深海鱼类以补充叶黄素。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尼古丁可能加重视网膜缺血。高度近视者睡眠时建议抬高床头,减少晨起眼压波动。若家族有视网膜脱落病史,需从青少年期开始建立眼健康档案,每半年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7万次播放
7.36万次播放
7.44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