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造成静脉炎的原因都有哪些
静脉炎通常由静脉内膜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感染因素及化学刺激等原因引起。静脉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皮温升高及条索状硬结,严重时可伴有发热或血栓形成。
1、静脉内膜损伤
静脉穿刺、置管或外伤可能导致静脉内膜完整性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引发炎症反应。长期输液或注射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会加剧损伤。治疗需立即拔除导管,局部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肝素钠乳膏,严重时需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
2、血流缓慢
长期卧床、心力衰竭或静脉曲张患者因血流淤滞易诱发静脉炎。表现为下肢肿胀、皮肤色素沉着。建议抬高患肢促进回流,穿戴医用弹力袜,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
3、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恶性肿瘤或口服避孕药可增加血液黏稠度。此类患者需监测D-二聚体,遵医嘱使用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抗凝,同时补充水分改善循环。
4、感染因素
细菌通过皮肤伤口侵入或导管污染可导致化脓性静脉炎,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配合莫匹罗星软膏局部涂抹。出现寒战高热时需联合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
5、化学刺激
高渗溶液、抗癌药物或造影剂直接刺激静脉内膜引发化学性静脉炎。输注时应选择大静脉并稀释药物,出现症状后改用硫酸镁湿敷,疼痛明显时可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预防静脉炎需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液时选择弹性好、管径粗的静脉。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并活动下肢,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条索状硬结延伸时,应立即就医进行超声检查排除深静脉血栓。日常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减少腹压增高对静脉回流的影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2650次播放
7934次播放
2709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