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肚子胀气怎么办
新生儿肚子胀气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拍嗝排气、腹部按摩、热敷、遵医嘱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新生儿肚子胀气通常由喂养不当、肠道功能未完善、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衡、胃肠疾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
喂养时让新生儿保持头高脚低姿势,避免平躺喂奶。母乳喂养时需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奶瓶喂养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径。喂养过程中避免过快过急,减少空气吞咽。喂养后竖抱15-20分钟有助于气体自然排出。家长需观察婴儿吸吮节奏,出现呛奶时应立即暂停喂养。
2、拍嗝排气
每次喂养后需进行拍嗝,将新生儿竖抱于肩头,手掌呈空心状由下向上轻拍背部。可采用坐位拍嗝法,让婴儿坐于家长大腿上前倾,一手支撑胸部一手轻拍。拍嗝时间持续3-5分钟,若未出嗝可间隔10分钟重复。家长需注意拍打力度,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吐奶。夜间喂养后也须坚持拍嗝程序。
3、腹部按摩
在新生儿清醒状态时进行腹部按摩,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画圈按摩。按摩前将双手搓热,使用婴儿按摩油减少摩擦。按摩力度以手指腹轻微下陷为宜,每次持续5-10分钟。可配合蹬自行车运动,帮助肠道蠕动排气。家长需避开刚进食后1小时内进行按摩,按摩过程中观察婴儿表情变化。
4、热敷
使用40℃左右温水袋包裹毛巾敷于腹部,每次热敷10-15分钟。可选择婴儿专用暖水袋或储热型腹围,温度以家长手腕内侧测试不烫为准。热敷可放松腹部肌肉促进肠蠕动,但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烫伤。家长需在热敷过程中全程监护,发现皮肤发红立即停止。
5、遵医嘱用药
对于顽固性胀气可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乳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胰酶肠溶胶囊等药物。西甲硅油能改变气泡表面张力促进气体排出,益生菌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使用药物需严格按医嘱剂量,家长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若伴随呕吐、血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肠梗阻等疾病。
日常护理需注意记录喂养时间与胀气发作规律,选择防胀气奶瓶减少空气吸入。母亲哺乳期应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等。保持新生儿排便通畅,每天进行3-4次被动操锻炼。若胀气持续超过24小时不缓解,或出现哭闹拒食、发热等症状,家长需及时带婴儿至儿科就诊。观察记录大便性状变化,排除牛奶蛋白过敏等潜在病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82万次播放
3.41万次播放
3.88万次播放
3.91万次播放
3.9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