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呛奶怎么办
新生儿呛奶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奶量流速、拍嗝处理、保持环境安静、及时清理口腔等方式缓解。呛奶通常由喂养姿势不当、奶嘴孔过大、胃食管反流、吞咽协调性差、环境干扰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
喂养时让新生儿保持头部略高于身体的半卧位,避免平躺喂奶。母亲可用手臂托住宝宝头颈部,使身体呈30-45度倾斜,有助于奶液顺利进入胃部。喂奶后维持该姿势15-20分钟,减少奶液反流概率。若使用奶瓶喂养,需确保奶嘴始终充满奶液,避免吸入空气。
2、控制奶量流速
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型号,奶嘴孔过大易导致流速过快。测试奶流速时,将奶瓶倒置后奶液应呈滴状连续下落而非线状流出。母乳喂养时若奶阵过急,可用手指轻压乳晕周围减缓流速。单次喂奶量不宜过多,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每喂3-5分钟暂停片刻。
3、拍嗝处理
喂养中途及结束后需竖抱拍嗝,将新生儿竖立靠于肩部,一手托住臀部,另一手掌呈空心状由下至上轻拍背部,持续5-10分钟。拍嗝能帮助排出胃内空气,降低呛奶风险。若拍嗝后仍有吐奶,可尝试让宝宝右侧卧位休息,利用重力作用减少胃内容物反流。
4、保持环境安静
喂养时应选择安静环境,避免强光、噪音等外界刺激分散新生儿注意力。哭闹或兴奋状态下喂奶易引发呛咳,需先安抚至平静状态再喂养。哺乳期间不要逗弄宝宝,减少体位突然变动。夜间喂奶需保持清醒状态,避免因困倦导致喂养姿势不当。
5、及时清理口腔
发生呛奶时立即将新生儿侧卧,用纱布巾清理口鼻腔残留奶液。切勿竖抱拍背,防止奶液误入气道深处。观察呼吸是否平稳,若出现面色青紫、呼吸暂停等严重症状,需立即采用背部叩击法急救并就医。日常可用婴儿专用口腔清洁指套轻柔擦拭牙龈及舌面。
家长需定期检查奶嘴是否老化破损,喂奶前测试奶温避免过烫或过凉。注意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与进食量变化,频繁呛奶可能提示腭裂、喉软骨发育不良等疾病,需及时儿科就诊。哺乳期母亲应保持饮食清淡,减少易胀气食物摄入。喂养后1小时内避免更换尿布或剧烈活动,可适当抬高婴儿床头部位置预防反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