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过快有什么危害
心跳过快可能引发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或猝死。心跳过快主要与生理性因素、心脏疾病、内分泌异常、药物作用、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酒或摄入咖啡因等生理性因素可引起短暂性心跳过快,通常无实质性危害。调整呼吸、平复情绪或停止刺激后心率可逐渐恢复正常,无须特殊治疗。
2、心脏疾病
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疾病可能导致持续性心跳过快,增加血栓形成和脑卒中风险。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
3、内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代谢亢进和持续性心动过速。患者常伴有多汗、消瘦、手抖等症状,需通过甲巯咪唑片等药物控制甲状腺功能,并定期监测激素水平。
4、药物作用
肾上腺素类、阿托品等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心动过速,通常停药后症状可缓解。使用此类药物期间应密切监测心率变化,避免与其他兴奋性药物联用。
5、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失衡可影响心肌电活动,诱发心律失常性心跳过快。需通过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片等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治疗原发疾病。
日常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摄入。建议定期监测静息心率,若出现持续心跳过快伴晕厥、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存在基础心脏疾病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71万次播放
7.6万次播放
7.65万次播放
7.6万次播放
7.67万次播放
7.14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