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晕上的小疙瘩凸起怎么回事
哺乳期乳晕上的小疙瘩凸起可能与蒙氏结节、乳腺导管堵塞、毛囊炎、湿疹、乳腺炎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观察护理、局部清洁、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处理。
1、蒙氏结节
哺乳期乳晕周围可能出现蒙氏结节,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蒙氏结节是乳晕腺体增生形成的微小凸起,通常无痛感,呈淡黄色或白色。这类结节因激素变化而明显,哺乳结束后可能自行消退。无须特殊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若伴随红肿疼痛,需排除感染可能。
2、乳腺导管堵塞
乳汁淤积可能导致乳晕处导管堵塞形成硬结,触摸有颗粒感,可能伴随局部发红。与哺乳姿势不当、内衣过紧有关。可通过热敷、调整哺乳频率缓解,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乳癖消片、红霉素软膏等药物。避免用力挤压,防止发展为乳腺炎。
3、毛囊炎
乳晕毛囊感染可能引发红色丘疹,伴随压痛或脓头形成。与汗液刺激、清洁不足有关。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时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哺乳前后需彻底清洗药物残留。
4、湿疹
过敏或摩擦可能导致乳晕湿疹,表现为密集小疹伴瘙痒脱屑。与接触化纤衣物、洗涤剂残留有关。建议穿纯棉内衣,减少肥皂清洗。可短期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配合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哺乳期慎用强效激素,用药后需间隔2小时再哺乳。
5、乳腺炎
细菌感染可能引发乳晕周围红肿热痛,伴随发热乏力。与乳头皲裂、乳汁淤积有关。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期间可继续健侧哺乳。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脓毒血症。
哺乳期出现乳晕异常凸起需每日温水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选择无钢圈哺乳内衣减少摩擦,哺乳前后清洁双手。观察疙瘩变化情况,若持续增大、流脓或伴随发热,应立即就诊乳腺外科。保持规律哺乳或排空乳汁,饮食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1376次播放
4974次播放
7934次播放
6642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