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的优劣可通过婴儿体重增长、排便频率、母亲乳房状态、喂养舒适度、婴儿精神状态五个维度综合判断。
足月新生儿每周应增重150-200克,前三个月每月增长600-1000克为理想状态。若体重增长不足,需排查哺乳姿势是否正确、每日喂养次数是否达8-12次。可补充配方奶作为临时方案,但需用勺喂避免乳头混淆。
母乳宝宝每日应有3-4次黄色糊状便,若出现绿色泡沫便或三天未排便,可能提示乳糖摄入不足。可采用"三明治喂法":先哺乳5分钟,短暂停顿后换另一侧继续喂养,确保前后奶均衡摄入。
哺乳后乳房应明显变软,无硬块或灼痛感。若出现乳头皲裂,可用羊毛脂膏护理;乳腺炎初期可冷敷缓解肿胀,哺乳前热敷促进排乳。推荐使用橄榄球式抱姿减轻乳房压力。
正确含乳应听到规律吞咽声,无"啧啧"声响。哺乳疼痛多因婴儿舌系带过短或含乳浅导致,可尝试生物动力学哺乳姿势:让婴儿自主寻乳,避免强行按压头部。
喂养后婴儿应有满足表情,能安睡2-3小时。持续哭闹需检查是否有效吸吮,观察脸颊是否内陷。可进行指测:婴儿吸吮时母亲小指第一关节应有被包裹的紧实感。
哺乳期建议每日增加500大卡热量摄入,优先选择三文鱼、杏仁、燕麦等营养素密集食物。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哺乳时使用哺乳枕减轻腰部压力。注意观察尿布湿度,每天6-8片中等重量尿布说明摄入充足。保持规律吸乳节奏,每侧哺乳15-20分钟可维持奶量稳定。出现持续低热或乳房红肿需及时就医排查乳腺脓肿。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