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贫血需针对病因治疗,常见方法包括铁剂补充、维生素调节、饮食调整、原发病控制和定期监测。
缺铁性贫血占女性贫血的70%以上,月经失血和妊娠期铁需求增加是主因。口服硫酸亚铁每日150-200mg,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严重者可选择右旋糖酐铁静脉注射。治疗期间需监测血红蛋白,一般4-6周可见明显改善。
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者每日口服5mg叶酸片,维生素B12缺乏需肌肉注射甲钴胺500μg每周3次。素食者和胃肠吸收障碍患者需特别注意补充。
增加血红素铁摄入,如动物肝脏每周2次、牛肉每日100g,搭配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红枣枸杞可辅助改善气血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
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过多需药物缩瘤或手术切除,慢性胃炎患者需根治幽门螺杆菌。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贫血需补充左甲状腺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病需免疫抑制剂治疗。
治疗初期每4周复查血常规,铁蛋白维持在50μg/L以上。妊娠期女性血红蛋白需>110g/L,绝经后女性应排查消化道肿瘤。长期贫血未改善需骨髓穿刺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重症。
贫血女性日常可进行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烹饪使用铁锅增加铁元素摄入。经期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失血。备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产后42天复查血红蛋白。更年期女性每年体检时需重点关注铁蛋白指标,合并心悸头晕症状应及时心内科会诊。阿胶、当归等中药材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不可自行长期服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