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疝气病如何治疗
疝气病是指体内器官或组织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形成的异常突出,常见类型有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等。治疗方式主要有生活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疝气病可能与腹壁薄弱、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肿块、坠胀感等症状。
1、生活干预
减少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有助于降低腹压,避免疝气加重。日常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如食用西蓝花、燕麦等,同时戒烟限酒。对于轻度脐疝患儿,部分可通过腹带加压包扎配合生长发育自然闭合。
2、物理治疗
使用医用疝气带对突出部位进行压迫,适用于暂时无法手术的高龄患者或特殊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松紧度,避免局部缺血。热敷可缓解嵌顿前的胀痛,但出现红肿热痛需立即就医。
3、药物治疗
对于合并感染的疝囊,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但需注意药物不能根治疝气,仅作为术前辅助措施。
4、开放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通过缝合加强腹壁缺损,常用术式有Bassini法、Shouldice法。适用于原发性腹股沟疝,术后需卧床3-5天,复发率略高于无张力修补。可能出现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5、无张力修补
采用聚丙烯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包括Lichtenstein术、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优势,复发率低于传统手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属于微创术式,但费用较高,需全身麻醉。
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日常注意控制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导致腹压增高的疾病,肥胖患者需逐步减重。出现疝块突然增大、剧痛或呕吐需警惕嵌顿,应立即就医。定期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迹象,儿童疝气建议在学龄前完成手术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49万次播放
2.7万次播放
3.08万次播放
2.8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