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症怎么办,怎么治疗呢
厌食症可通过心理治疗、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家庭干预、住院治疗等方式治疗。厌食症通常由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压力、遗传倾向、神经内分泌异常、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是核心干预手段,帮助患者纠正扭曲的体像认知和进食行为。治疗周期通常需要数月,需配合定期心理评估。针对青少年患者,家长需陪同参与治疗过程。人际心理治疗可改善患者社交回避问题,团体治疗有助于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2、营养支持
注册营养师会制定渐进式营养计划,初始阶段采用少量多餐模式。营养补充可选用全营养配方粉如肠内营养混悬液,严重营养不良时需通过鼻饲管补充。家长需监督患者完成每日进食计划,定期监测体重、血清白蛋白等指标。恢复期应增加富含锌、维生素B1的食物如牡蛎、燕麦等。
3、药物治疗
奥氮平片可用于改善体像障碍和焦虑症状,需注意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氟西汀胶囊对伴随抑郁症状者有效,但禁止用于18岁以下患者。甲氧氯普胺片可缓解胃排空延迟症状,使用不宜超过1周。所有药物均需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禁止自行增减药量。
4、家庭干预
家庭治疗重点改善亲子互动模式,减少对进食行为的过度关注。家长需接受营养知识培训,避免在餐桌上施加压力。建议建立规律的进餐环境,移除体重秤等可能引发焦虑的物品。家庭成员应统一喂养策略,禁止出现补偿性喂养行为。
5、住院治疗
当体重指数低于15或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时需强制住院。住院期间采用阶梯式体重增长方案,配合心电监护和实验室监测。严重病例可能需要留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出院标准包括体重恢复至安全范围、建立规律进食习惯等。
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运动。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温软食物如小米粥、蒸蛋羹等,分5-6次少量进食。家属需定期陪同复诊,监测心电图和骨密度变化。恢复期可尝试正念饮食训练,逐步重建健康饮食行为模式。注意防范抑郁、自伤等并发症,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28万次播放
4.24万次播放
4.38万次播放
4.22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