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艾灸什么部位
月经期艾灸可选取关元穴、三阴交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肾俞穴等穴位,有助于缓解痛经、调节气血。需注意避免在经量过多时施灸,孕妇及体质虚弱者应谨慎。
1、关元穴
位于脐下三寸,属任脉穴位。艾灸关元穴可温补下焦阳气,改善宫寒引起的经期腹痛、经血色暗等症状。月经期施灸时建议采用温和灸法,每次10-15分钟。阴虚火旺者可能出现口干咽燥等不适,应停止操作。
2、三阴交穴
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为肝脾肾三经交汇处。艾灸该穴能调和气血,缓解经期头痛、乳房胀痛等肝郁症状。建议使用悬灸法保持3-5厘米距离,皮肤潮红即止。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温避免烫伤。
3、气海穴
脐下1.5寸处,属任脉要穴。艾灸气海可补益元气,适用于经期乏力、腰膝酸软等气虚证候。可采用隔姜灸增强温补效果,每次3-5壮。施灸后忌食生冷,避免寒气入侵抵消灸疗效果。
4、足三里穴
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是强壮保健要穴。艾灸足三里能健脾和胃,改善经期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症状。建议搭配雀啄灸手法,每穴灸5-7分钟。皮肤破损或感染者应避开该区域。
5、肾俞穴
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归属足太阳膀胱经。艾灸肾俞穴可温补肾阳,调理经期腰骶冷痛、畏寒肢冷等肾阳虚表现。宜采用回旋灸法匀速温热穴位,经量突然增多时需立即停灸。
月经期艾灸需保持环境温暖避风,施灸前后饮用温开水促进代谢。建议选择上午阳气旺盛时段操作,结束后静卧休息20分钟。若出现经期延长、灸后头晕等异常反应,应及时停止并咨询中医师。日常可配合热敷小腹、饮用姜枣茶等温和调理方式,避免经期剧烈运动和寒凉饮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52万次播放
4.62万次播放
5.26万次播放
4.55万次播放
4.55万次播放
4.79万次播放
5.41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