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缺乏什么
佝偻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和钙。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磷代谢,导致骨骼矿化障碍,而钙摄入不足会直接影响骨骼发育。佝偻病多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骨骼畸形、生长迟缓等。
1、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是佝偻病的核心原因。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缺乏时会导致血钙降低。婴幼儿户外活动不足、日照时间短、皮肤合成维生素D减少均可引发缺乏。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未及时补充的婴儿风险更高。治疗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如星鲨维生素D滴剂、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
2、钙摄入不足
钙是骨骼矿化的关键物质,长期钙摄入不足会加重佝偻病。婴幼儿配方奶喂养不当、辅食添加延迟、挑食偏食均可导致缺钙。表现为夜间哭闹、多汗、枕秃等。可通过增加乳制品、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补充,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
3、磷代谢异常
磷与钙共同构成骨骼矿物质,维生素D缺乏会继发血磷降低。低磷血症可导致骨骼软化、肌肉无力。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与肾脏排磷过多有关,需使用磷酸盐合剂治疗。获得性低磷可能由长期抗酸剂使用、营养不良等引起。
4、早产或低体重
早产儿体内钙磷储备不足,出生后追赶性生长对营养素需求更高。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吸收功能较差,更易出现维生素D和钙缺乏。这类婴儿需在医生指导下提前补充营养素,并定期监测骨密度。
5、慢性疾病影响
慢性腹泻、肝胆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吸收,肾病综合征可导致维生素D结合蛋白丢失。乳糜泻、囊性纤维化等吸收不良综合征也会干扰钙磷吸收。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强化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必要时采用肌注维生素D制剂。
预防佝偻病需保证婴幼儿每日维生素D摄入,足月儿出生后2周起每天补充维生素D,早产儿需加倍剂量。鼓励母乳喂养的同时添加富含钙的辅食,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发现方颅、肋骨串珠等体征及时就医。冬季日照不足时可短期增加维生素D补充量,但需避免过量中毒。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19万次播放
4.27万次播放
4.35万次播放
3.69万次播放
3.65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