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如何检查
心肌缺血可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运动负荷试验、心肌核素扫描等方式检查。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静息心电图可发现ST段压低或T波倒置等缺血表现,动态心电图能捕捉阵发性缺血事件。心电图检查无创便捷,但可能存在假阴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
2、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该检查能准确评估血管病变范围,为血运重建治疗提供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需在导管室进行,可能存在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等风险。
3、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通过超声波成像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可发现心肌缺血导致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负荷超声心动图通过运动或药物诱发缺血,提高检测敏感性。心脏超声无辐射、可重复性好,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肥胖或肺气肿患者图像质量可能受影响。
4、运动负荷试验
运动负荷试验通过平板或踏车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肌缺血并通过心电图监测变化。该检查可评估运动耐量和缺血阈值,辅助诊断隐匿性冠心病。运动负荷试验相对安全,但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患者禁用,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不良反应。
5、心肌核素扫描
心肌核素扫描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显示心肌血流分布,静息与负荷状态对比可识别缺血区域。该检查对多支血管病变和微循环障碍有较高诊断价值。心肌核素扫描需注射放射性药物,孕妇禁用,检查前后需充分水化促进药物排泄。
确诊心肌缺血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功能,若出现胸痛加重或持续不缓解需立即就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25万次播放
3.76万次播放
4.03万次播放
3.3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