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按摩那个血位降压
高血压患者按摩特定穴位可能有助于辅助降压,常用穴位包括太冲穴、曲池穴、涌泉穴、百会穴、风池穴等。按摩需配合规范治疗,不可替代药物或医疗手段。
1、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属足厥阴肝经。按摩时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每次持续3-5分钟,可帮助疏肝理气、调节血压。该穴位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随头痛、眩晕症状者效果较明显。注意力度以酸胀感为宜,皮肤破损或足部感染者禁用。
2、曲池穴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屈肘取穴。按摩时可用对侧拇指旋转按压,有助于清热降压。该穴位适用于实证高血压伴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症状者。按摩前后可配合深呼吸以增强效果,急性肘关节炎症患者应避免刺激该穴。
3、涌泉穴
涌泉穴在足底前1/3凹陷处,卷足时足前部凹陷中。睡前用拇指指腹推擦该穴至发热,能引火归元、滋阴潜阳。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伴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者较为适用。按摩时可配合温水泡脚,但糖尿病足患者需谨慎操作。
4、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轻柔按压该穴可升清降浊,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胀头痛。操作时用中指指腹顺时针揉按2-3分钟,力度需轻缓。严重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囟门未闭婴幼儿禁止强刺激该穴。
5、风池穴
风池穴在颈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双手拇指同时按压该穴能平肝息风,改善高血压伴颈项强痛症状。按摩时头部保持正直,避免突然转头动作。颈椎严重退变者需在医师指导下操作。
高血压患者每日可早晚各进行一次穴位按摩,单穴操作时间不超过5分钟。按摩前后建议测量血压变化,若出现头晕加重等不适需立即停止。需注意穴位按摩仅作为辅助手段,必须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定期监测血压并保持低盐饮食。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血压超过180/110mmHg时,应及时就医而非依赖按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4.69万次播放
4.56万次播放
4.71万次播放
4.3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