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会导致肾衰竭
肾虚一般不会直接导致肾衰竭,但长期肾虚可能增加肾脏疾病风险。肾虚是中医概念,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肾衰竭则是西医诊断的肾功能严重损害。两者属于不同医学体系,但肾虚未及时调理可能间接影响肾脏健康。
中医认为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常见症状包括腰膝酸软、夜尿增多、畏寒或潮热等。这些症状多与身体机能失调相关,通过中药调理、作息调整可改善。若长期忽视肾虚状态,可能因免疫力下降、代谢紊乱等因素,加重肾脏负担。例如长期肾阳虚导致水液代谢异常,可能诱发慢性肾炎;肾阴虚引发的虚火内扰,可能加速高血压肾病进展。
肾衰竭多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炎等器质性疾病引起,属于肾脏结构或功能的不可逆损伤。这些疾病早期可能表现为中医的肾虚症状,但需通过尿常规、血肌酐等西医检查确诊。若将肾衰竭早期症状误认为普通肾虚而延误治疗,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临床常见合并情况是患者既有肾虚体质,又存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建议出现持续腰酸、水肿、尿液异常等症状时,应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和西医检查。日常避免过度劳累、控制盐分摄入、适度练习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确诊肾虚者可遵医嘱使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调理,但已存在肾功能异常者须严格遵循肾病专科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48万次播放
3.52万次播放
4.01万次播放
4.03万次播放
3.38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